相信不少人还记得小学课本里的那篇《蛇与庄稼》,那正是作家秦牧所写。秦牧是广东省澄海人。他生于香港,童年和少年时代在新加坡侨居。13岁回国后,先后在澄海,汕头和香港等地就学。
抗日战争期间,辗转于广州、桂林、重庆等地,担任过演员、战地工作队员、教师、编辑等。1938年开始在广州报刊上发表作品。他的第一本著作集是《秦牧杂文》。建国后,一直在广州工作。于1992年十月突发心脏病逝世,享年73岁。
小学五年级看过他的《秦牧杂文》,至今对他笔下所描写的老澄海记忆深刻。他以平实但又不失幽默的语言记下了当年澄海的各种风俗习惯和各种美食杂事。其中我比较有印象的是他的散文《鹅阵》,鹅阵所描写的是澄海地区颇有名的特产——狮头鹅。他写道:狮头鹅是这样的巨大,它在人们的生活中发生了多方面的影响。爱我们那里,从前摆酒席时鹅肉总是第一道菜。养鹅的人家是十分忙碌的,时常半夜也得起身饲养,而狮头鹅在长得最快的时候,一昼夜就可以张四两肉。
看惯了家乡的鹅,以后自己在外地生活,总觉得各省的鹅都很小,看来不够味道。
狮头鹅所以能够长得这样魁梧,是和我们家乡从前流行的"赛大鹅”习俗是分不开的。当时,每当元宵或者孟蘭节的时候,各户人家就把自己养的最大的鹅宰来敬神奉鬼,并且把供桌摆在门口,供人欣赏品论。
能够让秦牧记录下来的狮头鹅,说明狮头鹅对澄海来说,的确是一大特色来的,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他对老澄海的回忆和眷恋。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