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产与管理 1、建立组织管理体系和生产档案,完善经济目标责任制为确保胡萝卜无公害化生产目标的实现,县政府成立了无公害农产品领导小组(萧政办[2002]77号), 由分管县长任领导组长,县农委、工商、技术监督、农技推广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下设专门办事机构,负责全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指导和协调工作,并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孙圩子乡无公害胡萝卜基地的建设发展上。 自2001年,该基地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生产,并专门组织有关人员到外地参观学习。对基地种植协会会员逐一进行登记造册,并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组成胡萝卜生产技术联保小组,小组技术员由组长兼任,并定期对他们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和考核。县农技中心与种植协会签订技术承包合同,实行责、权、利相结合,由种植协会、乡农技站将胡萝卜生产各项技术措施推广到每一个种植户,严格监管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生产环节,确保每项生产标准的落实。
2、制定实施胡萝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建立无公害农产品检测体系,规范农资市场,控制农业投入品的使用 2002年,县农技中心制定了《萧县无公害胡萝,、栽培技术规范》,编印成册,下发到基地农户手中。要求农户特别是协会会员在胡萝l、生产过程中,严格按栽培技术规范操作,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认真填写生产记录卡,建立生产技术档案,对严重违反操作规程认真填写生产记录卡,建立生产技术档案,对严格违反操作规程的农户采取规劝、警告及张榜公布等措施,确保基地胡萝卜产品达到优质无公害标准。所用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由协会统一采购,确保投入品的质量。为此,县农委发布了《关于加强无公害蔬菜使用农药管理的通告》,在孙圩子胡萝卜基地内,禁止销售违禁农药,县农业执法部门专门负责基地农资市场的监督与管理。对该乡农资经营户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办理经营许可证,并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依法处理。2年来,共没收剧毒农药300瓶,劣质化肥0.5吨,处理违法经营户2家,净化了基地农资市场、保证了基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为加强基地胡萝卜产品质量的检测,2005年县农技中心多方筹集资金60万元,建立了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农产品检测中心,并在基地设立了3个质量监测点。
四、产业化与品牌
1、建立特菜加工(批发)企业,企业、基地、种植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孙圩子无公害胡萝卜生产基地根据市场需求,立足基地的资源
优势,通过招商引资争取项目、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等多种形式,加快无公害胡萝卜加工(发)企业的发展和培育,目前,基地拥有年加工能力20万吨、省级龙头企业2家,库容量1500吨的蔬菜冷藏保鲜库2座,胡萝卜产地批发市场4个、产品初加工企业26个。分别是安徽锦丰实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安徽安粮国际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萧县分公司、萧县腾利达果蔬冷藏保鲜有限公司、萧县孙圩子胡萝卜产地批发市场,萧县龙城农产品批发市场等。这些龙头企业均与基地协会签订了收购加工订单,形成了基地与企业、企业与种植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2005年基地无公害胡萝卜上市量26万吨,用于产品加工的15万吨,占上市量的75%、加工增值4500万元,基地人均增收562.5元。
2、产品品牌、注册及获省级以上名牌产品情况。
为打造孙圩子无公害胡萝卜的品牌和该品种的市场知名度,2003年孙圩子胡萝卜种植协会向国家商标总局申报了“孙圩红”牌注册商标,同年12年被国家商标总局批准注册。2001年北京举办的“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产品经农博会组委会送检,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被认定为“优质农产品”。其深加工产品“孙圩红”牌无公害胡萝卜及深加工产品2004年被省政府认定为“安徽省名牌农产品”,不仅销售全国各大市场,而且外销港、澳、台和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