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厦铁路厦门公铁大桥公路桥位于厦门岛北部,是厦门市“一主四射三联”公路主骨架的组成部分,也是厦门岛连接大陆的第四条跨海公路通道,由铁路和公路桥组成,两桥共同桥位,同层并建;公路桥西接杏林互通,东连高崎立交,全长8.53公里。
目前,厦门岛北部分布着厦门东渡港、高崎国际机场、铁路厦门北站,但北站集疏运能力相对较低,特别是进出岛的海堤和厦门大桥连接线基本为平面道路系统,铁路海堤以及厦门北站的集装箱运输道路,铁路盐矿专用线等全部为平面交叉,通行能力低,无法满足厦门经济发展需要。公铁大桥的建设将有利于形成连接港口、铁路、公路、民航以及城市交通的厦门岛北部综合交通枢纽,建立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根据初步设计方案,公铁大桥工程拟于2006年1月1日开工,2008年12月底竣工,工期36个月。推方案的概算投资总额为近20亿元。
初步设计方案提出,公铁大桥全部采用等高连续桥梁,设计单位从桥梁的景观理念、地域性出发,一一提出解决方案,力求创造出富有厦门地域特色的桥梁精品。
据介绍,大桥的景观理念借用郭小川称颂厦门的诗句——“一街灯火、四海长风”,着重表达厦门搏击风雨、勇往直前,具有海洋般宽广胸襟的现代化滨海花园城市。同时,厦门地处东南沿海,濒临台湾海峡,因古时为白鹭栖息之地而称鹭岛,桥的断面形态象征展翅的白鹭,是厦门地方文化的集中体现。此次设计在桥梁景观方面共五个方案,其中一、二、三、四方案为驼峰桥,五方案作为比较为平桥。驼峰桥的设计理念为“鹭岛龙腾”。考虑到全桥4.15公里范围内,视线过于平直,驾驶者会产生一定的视觉疲劳,降低了行车安全保障,因此设计在桥中将竖曲线抬高,形成中部拱起的驼峰线,充分考虑了行车视线的变化,桥面形象随之变化,形成序列化的桥梁景观。其中,推荐方案采用大展翼单箱挑梁暗喻飞翔与“凤”。梁缘竖起弧状挡板,象征张开的鸟翼,姿态舒展,欲乘风起舞,展现了现代桥梁的技术美。上部结构为单幅设置,梁体较宽,墩的体量稍大,但通过两侧宽阔的挑翼,整体上显得非常轻巧,且现代感很强。
在公路方面,杏前路改造段按双向十车道城市快速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为60公里/小时;杏前路至高崎互通分流段按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为80公里/小时;高崎互通分至终点按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为80公里/小时。
初步设计方案提出,公铁大桥目前为过境交通(国道319)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厦门城市的发展,本路段也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之跨海桥两端互通较近,互通匝道主要与城市道路相连接,因此应正确应用技术标准,妥善处理技术与经济,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在控制造价的情况下,尽量选用较高的技术指标,提高服务水平和使用质量。同时,重视道路平纵线组合设计,力求道路空间线形与沿线自然环境协调,设计中应体现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设计理念,使设计具有安全性、舒适性、先进性和经济性。
余志宾梧桐子个人主页:http://www.wutongzi.com/kan/fujian/jimei.html
余志宾网络营销秀个人主页:http://abc.wm23.com/yuzhibin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