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家乡-昆都仑区(十七)

家乡区县: 包头市昆都仑区

位于昆都仑区的科技大学,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把经验丰富的教师选派到教学第一线,要求教授、副教授必须承担本科教学。学校每年组织青年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技能竞赛、学生评教、专家评教、领导评教活动,规范课堂教学环节,加强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监控与管理,强化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2001年以来,学校获内蒙古自治区教学成果奖16项,其中一等奖4项;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39门课程被评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等9个实验室被评为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校积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开展科学研究。2006年以来,学校拥有国家特支计划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学校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内蒙古创新团队7个,引进创新团队1个。共承担科研项目2246项,其中,国家“973”前期研究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77项,省部级项目504项,科研总经费5.46亿元;出版专著、教材379部;发表学术论文8206篇,其中被国际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1598篇。申请专利292项,专利授权20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34项,其中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内蒙古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内蒙古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内蒙古中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3项。2006年荣获“内蒙古‘科教兴区’突出贡献先进集体”,2008年被内蒙古政府评为“科技创新先导型大学”,2010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为全国知识产权试点单位。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把素质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出发点,着力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06年以来,我校学生在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中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00余项。其中,获国际级、国家级各类竞赛金奖、特等奖2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59项,国际级、国家级一、二、三等奖95项。学生公开发表论文43篇,实用新型专利45项;连续出版发行了《内蒙古科技大学学生获奖科技作品集》4部和《内蒙古科技大学李保卫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成果集》1部;2010年,学校荣获第五届“挑战杯”全区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团体第一名;2011年,荣获自治区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2012年,捧回第六届“挑战杯”全区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最高荣誉“挑战杯”;2010年、2012年两次获得全区大学生辩论赛本科组冠军,2012年,首次组队的蒙古语组获得了全区大学生辩论赛亚军。

同时,在国内外体育竞赛中获自治区级及以上奖牌295枚,其中国际体育竞赛金牌8枚,国家级体育竞赛金牌21枚,省级体育竞赛金牌118枚,特别是在2010年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上,学校夺得团体总分第六名的好成绩,在2011年第二十六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田径半程马拉松比赛中,由我校运动员组成的中国队获得银牌。2012年全国第九届大学运动会上学校首次获得“校长杯”殊荣。2006年,学校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学联评为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内蒙古科技大学对外交流的进展

科技大学重视对外合作交流,先后与包头钢铁集团公司、上海宝山钢铁集团公司、太原钢铁集团公司等企业,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重庆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等兄弟院校以及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德国、瑞典、日本等国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师资培养、科技合作、学术交流、联合办学等长期合作关系;聘请、邀请李冠兴、杨叔子、顾秉林、陈立泉、彭苏萍、薛其坤等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海因里希·罗勒博士等国内外知名学者到校作兼职教授或开展学术交流;选派教学、科研及管理骨干出国进修培训、执行合作科研项目、参加国际会议。同时实施留学生教育,传播中华文化,来自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蒙古、韩国、约旦等国家的50余名长、短期留学生曾在或正在我校学习汉语。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把素质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出发点,着力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面,形成了思想教育人文化、指导服务系统化、特色工作品牌化、队伍建设规范化和日常管理科学化的局面。特别是建立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辅之以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奖助学金以及学费减免的资助体系。

学校通过设立“李保卫大学生创新基金”、“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和举办校史展览宣传、科技文化月、社团文化节、读书文化月,组织学生参加“绿色家园工程”、“创E自动化”、“走进西部阳光行动”等系列主题活动及各类文化活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展示才华、拓展素质、提高能力搭建平台和创造条件,形成了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设有各类学生社团组织,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先后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大赛奖、“Intel”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专题邀请赛奖、CCTV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奖、华人广告金犊奖大赛佳作奖、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赛奖等省部级及以上奖项共292项。2006年,学校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学联评为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

位。

学校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主、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学校生源质量和本科招生第一志愿录取率逐年提高。

2000年学校获得教育部“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7年学校被列为“中国大企业集团重点招聘院校”。2009年12月,学校再次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位列自治区被表扬院校的首位。我校毕业生以“上手快、留得住、后劲足”的特点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位于昆都仑区的科技大学,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把经验丰富的教师选派到教学第一线,要求教授、副教授必须承担本科教学。学校每年组织青年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技能竞赛、学生评教、专家评教、领导评教活动,规范课堂教学环节,加强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监控与管理,强化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2001年以来,学校获内蒙古自治区教学成果奖16项,其中一等奖4项;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39门课程被评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等9个实验室被评为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校积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开展科学研究。2006年以来,学校拥有国家特支计划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学校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内蒙古创新团队7个,引进创新团队1个。共承担科研项目2246项,其中,国家“973”前期研究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77项,省部级项目504项,科研总经费5.46亿元;出版专著、教材379部;发表学术论文8206篇,其中被国际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1598篇。申请专利292项,专利授权20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34项,其中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内蒙古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内蒙古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内蒙古中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3项。2006年荣获“内蒙古‘科教兴区’突出贡献先进集体”,2008年被内蒙古政府评为“科技创新先导型大学”,2010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为全国知识产权试点单位。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把素质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出发点,着力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06年以来,我校学生在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中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00余项。其中,获国际级、国家级各类竞赛金奖、特等奖2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59项,国际级、国家级一、二、三等奖95项。学生公开发表论文43篇,实用新型专利45项;连续出版发行了《内蒙古科技大学学生获奖科技作品集》4部和《内蒙古科技大学李保卫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成果集》1部;2010年,学校荣获第五届“挑战杯”全区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团体第一名;2011年,荣获自治区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2012年,捧回第六届“挑战杯”全区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最高荣誉“挑战杯”;2010年、2012年两次获得全区大学生辩论赛本科组冠军,2012年,首次组队的蒙古语组获得了全区大学生辩论赛亚军。

同时,在国内外体育竞赛中获自治区级及以上奖牌295枚,其中国际体育竞赛金牌8枚,国家级体育竞赛金牌21枚,省级体育竞赛金牌118枚,特别是在2010年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上,学校夺得团体总分第六名的好成绩,在2011年第二十六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田径半程马拉松比赛中,由我校运动员组成的中国队获得银牌。2012年全国第九届大学运动会上学校首次获得“校长杯”殊荣。2006年,学校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学联评为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内蒙古科技大学对外交流的进展

科技大学重视对外合作交流,先后与包头钢铁集团公司、上海宝山钢铁集团公司、太原钢铁集团公司等企业,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重庆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等兄弟院校以及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德国、瑞典、日本等国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师资培养、科技合作、学术交流、联合办学等长期合作关系;聘请、邀请李冠兴、杨叔子、顾秉林、陈立泉、彭苏萍、薛其坤等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海因里希·罗勒博士等国内外知名学者到校作兼职教授或开展学术交流;选派教学、科研及管理骨干出国进修培训、执行合作科研项目、参加国际会议。同时实施留学生教育,传播中华文化,来自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蒙古、韩国、约旦等国家的50余名长、短期留学生曾在或正在我校学习汉语。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把素质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出发点,着力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面,形成了思想教育人文化、指导服务系统化、特色工作品牌化、队伍建设规范化和日常管理科学化的局面。特别是建立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辅之以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奖助学金以及学费减免的资助体系。

学校通过设立“李保卫大学生创新基金”、“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和举办校史展览宣传、科技文化月、社团文化节、读书文化月,组织学生参加“绿色家园工程”、“创E自动化”、“走进西部阳光行动”等系列主题活动及各类文化活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展示才华、拓展素质、提高能力搭建平台和创造条件,形成了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设有各类学生社团组织,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先后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大赛奖、“Intel”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专题邀请赛奖、CCTV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奖、华人广告金犊奖大赛佳作奖、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赛奖等省部级及以上奖项共292项。2006年,学校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学联评为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

位。

学校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主、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学校生源质量和本科招生第一志愿录取率逐年提高。

2000年学校获得教育部“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7年学校被列为“中国大企业集团重点招聘院校”。2009年12月,学校再次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位列自治区被表扬院校的首位。我校毕业生以“上手快、留得住、后劲足”的特点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毛毛哒(2014-06-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