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热潮中,龙河岸畔砥砺奋进的号角嘹亮,我区研判区域融合、产业转移的宏观大势,审视要素聚集、资源叠加的潜在优势,乘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掀起高潮的良好态势,围绕“现代产业强区、生态文明新城”发展定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新跨越。
2012年以来,我区城乡变化之大,人民受益之多,前进步伐之快让龙河儿女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区新城斗志昂扬,底气十足:1至11月份,全区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4.09亿元,占全年任务的93.87%,同比增长19.06%;共建设亿元以上项目87个,较去年同期增加26个,总投资505.58亿元,同比增长62.82%;设施瓜菜生产面积达11.48万亩,年产量46.4万吨,其中50%销往京津,真正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314户农村危房户喜迁新居;救助城乡低保对象1903户,4011人,发放低保资金2489.7万元……
园区搭台拓空间
时值隆冬,新兴产业示范区建设现场,挖掘机、铺路机等挥舞着巨臂紧张作业,示范区十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稳步推进,年底实现部分基础设施外延到30平方公里,起步区10平方公里达到“全覆盖”,使园区发展大框架初步拉开,具备超大项目综合承载能力——安次全力搭平台、上项目的坚定决心和果断举措可见一斑。
新兴产业示范区是我区四大省级园区之一,已纳入省级战略规划,跻身全市未来发展“四大组团”。JM Eagle集团新兴产业园一期高科技管材项目、数字微波通信产业园项目等纷至沓来,为打造“京南硅谷”助力添彩。此外,龙河高新区荣膺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区、低碳经济开发示范区,是中国最具投资价值金融生态开发区。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富士康精密电子廊坊产业基地、中建机械廊坊产业基地、普洛斯物流等一批重点项目使高新技术、高端产业的加速聚集,推动龙河高新区形成“多极增长、多点支撑”发展格局。安次工业园作为省级产业聚集区,园内总投资10亿元的庞大汽车城等项目竞相发展,动力十足。廊坊龙港经济开发区作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坚持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以高端现代服务业为主、以发展开放型经济为主、提升开发区的综合竞争力,力求建成优质项目的示范区、优势产业的集聚区、科技创新的先导区和集约发展的核心区。四大省级园区齐头并进,形成了“当前发展有项目,长远发展有空间,产业发展有规划”的综合发展优势。
项目“领衔”强“脉动”
项目建设是龙头,是引擎,是动力,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舞台上无疑是“领衔”地位。我区用项目大建设力促经济大发展,在全面建设园区“硬环境”同时,还在招商引资“软环境”上下“硬功夫”。
我区力行改革,全区行政审批事项由288项减少到90项,取消、下放行政审批项目198项。目前22个区直部门、35个窗口、92类审批事项集中进驻行政审批服务中心,15家进厅单位办理网上审批业务,真正实现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行政服务中心成立以来,服务中心各窗口实现了服务“零投诉”,累计办理各类行政事项332项,办结330件,审批环节减少25%,办理时限缩短30%,随机抽查办事群众满意率达到100%。我区创建的全市唯一一家“小企业金融服务示范区”,为企业提供优质融资服务,区财政设立100万元风险担保基金,分担银行贷款风险。目前,富鑫钢板、蓝菱华远等40余家企业通过各大银行融资102亿元,同比增长46%,实现了产业化、科技化发展。
有了“软环境”作为“助力器”,我区项目建设硕果累累,经济发展引擎高速运转。4月6日,总投资246.6亿元的23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奠基;2012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期间,共签约项目21个,总投资达154亿元;11月1日,总投资30亿元的嘉民(龙河)商务园项目、嘉民(安次)国际物流园项目花落安次;11月15日,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中建机械制造基地项目正式投产。1至11月份,全区共建设亿元以上项目87个,较去年同期增加26个,总投资505.58亿元,同比增长62.82%;当年完成投资121.98亿元,同比增长22.46%……2012年园区项目“答卷”,每一项都记录着昂首奋进的不平凡。
现代农业频“抢镜”
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我区现代农业也“不落趟儿”,亮点频现。
落垡镇邢官营省级蔬菜标准里,陈淑葛夫妇整理着长势喜人的大棚芹菜,脸上笑开了花,“今年一棚纯收入七、八万不成问题,照这样发展下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准能实现。”
在建设环首都绿色经济圈进程中,我区以获批省级蔬菜产业示范县为契机,确立了孟村、大北市、邢官营等10个省级蔬菜产业示范村,每村建设1个省级蔬菜标准园,实行责任落实到园、科技服务到园、树立标牌到园、管理制度到园、资金整合到园“五到园”,确保蔬菜标准园建设工程高标准推进。与蔬菜标准园相配合,10个示范村全部组建了蔬菜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管理服务、统一农资供应、统一生产标准、统一采后处理、统一品牌销售“五统一”,菜农入社率超过90%。在此基础上,制定了12个主栽瓜菜品种的无公害生产操作规程和24个绿色品种的生产操作规程,并采取多种方式积极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成效显著。目前,全区设施瓜菜生产面积11.48万亩,年产量46.4万吨,其中50%销往京津。
值得一提的是,我区农业园区建设也喜得硕果。位于杨税务乡的东禾有机生态园(廊坊市东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四星级企业(园区),全省列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园区)共18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9家,三星级7家,这标志着安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发展、规范提升的新阶段。该园目前主要种植的蔬菜种类包括越冬绿叶甘蓝、菜花、辣椒、茄子、番茄、丝瓜、黄瓜等有机农副产品,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产品销售收入6338万元。
惠民“阳光”暖城乡
“经过改造,我们住的小区由以前无物业管理小区变为了整洁规范的小区,街坊四邻都很高兴。感谢区里为老百姓办的实事。”华益楼小区居民代表孙辉勇兴奋地说。我区着力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启动了无物业管理旧住宅小区的综合改造工作。我区建设等部门科学统筹、高效推进,确保无物业管理旧住宅小区改善工作保质保量完成。目前,涉及蔡庄小区、企业局宿舍、二建宿舍、华益楼、开源里小区、富强小区、畜牧局宿舍7个旧住宅小区34栋楼1378户的无物业小区改善工程告捷,投资1901万元,改造面积达9.49万平方米。
“城改”悦民心,而我区广大农村也同样“温暖”着。杨税务乡西储村村民耿新国和妻子感慨地说:“感谢党和政府为我们建了新房,让我们能够温暖过冬,踏心生活,相信咱百姓的日子会越来越好。”耿新国的旧居在2012年7月的一场大暴雨中倒损,我区立即拨出5.6万元为其重建新房。3个月后,耿新国一家搬入新居。像耿新国一样,全区314户农村危房户喜迁新居,享受着党和政府的温暖。
我区以“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为宗旨,大力实施民生提升工程,真正为广大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共救助城乡低保对象1903户,4011人,发放低保资金2489.7万元;筹资30万元,为农村低保户、分散供养五保户购买燃煤并发放到户;为1553户城镇低保户发放取暖补贴93.2万元,确保困难群众温暖过冬;实行1-6级残疾军人医疗费用据实报销制度,优抚对象住院实行医疗费结算“一站式”服务,共为24人次报销医疗费3.6万元,对特困优抚对象重点救助医疗费用达15余万元;筹资650余万元,为2800余名优抚对象及时、足额发放抚恤定补款……
2012年,让安次百姓高兴和感动的事儿太多了。各项民生提升工程如火如荼,更多普通百姓沐浴在发展成果带来的温暖阳光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