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右翼前旗历史沿革

    科尔沁,系蒙古族部落名,意为带弓箭的侍卫。蒙古语称西为右。清崇德元年始设旗制。今旗境,当时设科尔沁右翼前旗、后旗。民国6年(1917年)在索伦成立索伦山设治局,后改索伦县,隶于黑龙江省龙江道,负责垦荒事宜。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西科后旗、喜扎嘎尔旗撤销,其大部辖区并入科右前旗。1969年至1979年划归吉林省辖。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旗总人口381535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旗总人口402272人(24个苏木乡镇和5个驻旗国营农牧场)。1992年12月5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阿尔山经济开发区,实行计划单列,隶属盟行署。至此,阿尔山镇从科右前旗行政区划出。

    1996年,科尔沁右翼前旗面积16192平方千米,人口36.7万人,其中蒙古族15.9万人。辖:察尔森镇、大石寨镇、索伦镇、归流河镇、好仁苏木、额尔格图苏木、乌兰毛都苏木、阿力得尔苏木、巴达仍贵苏木、勿布林苏木、桃合木苏木、哈达那拉苏木、斯力很乡、巴拉格歹乡、古迹乡、大坝沟乡、保门乡、哈拉黑乡、太本站乡、满族屯满族乡、白辛乡、树木沟乡、俄体乡。旗政府驻乌兰浩特市内。

    1999年1月20日,自治区民政厅批准撤销额尔格图苏木,设立额尔格图镇。5月25日,自治区民政厅批准撤销俄体乡,设立俄体镇;撤销大坝沟乡,设立大坝沟镇。9月13日,自治区民政厅批准撤销太本站乡,设立太本站镇;撤销哈达那拉苏木,设立葛根庙镇。12月16日,自治区民政厅批准撤销哈拉黑乡,设立哈拉黑镇;撤销斯力很乡,设立卫东镇。至此,科尔沁右翼前旗辖11个镇、6个乡、6个苏木。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科尔沁右翼前旗总人口341574人,其中:索伦镇19337人,大石寨镇27094人,归流阿镇21200人,察尔森镇19577人,大坝沟镇15477人,太本站镇4116人,哈拉黑镇16558人,卫东镇20551人,俄体镇14886人,葛根庙镇8726人,额尔格图镇19169人,巴拉格歹乡18031人,树木沟乡13039人,保门乡12422人,古迹乡14067人,白辛乡8235人,满族屯满族乡4798人,乌兰毛都苏木9485人,阿力得尔苏木19094人,巴达仍贵苏木9687人,桃合木苏木3463人,勿布林苏木5431人,好仁苏木17521人,跃进马场6074人,索伦牧场5333人,呼和马场4294人,阿力得尔马场1800人,公主陵牧场2109人。

    2001年3月13日,经自治区民政厅批准,撤销白辛乡、保门乡、巴达仍贵苏木,分别并入俄体镇、哈拉黑镇、归流河镇。调整后,全旗辖11个镇、4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5个苏木:索伦镇、大石寨镇、归流河镇、察尔森镇、大坝沟镇、太本站镇、哈拉黑镇、卫东镇、俄体镇、葛根庙镇、额尔格图镇、巴拉格歹乡、树木沟乡、古迹乡、满族屯满族乡、桃合木苏木、勿布林苏木、乌兰毛都苏木、阿力得尔苏木、好仁苏木。

    2003年7月8日,民政部批准(民函[2003]135号)同意科尔沁右翼前旗人民政府驻地由乌兰浩特市市区迁至科尔沁右翼前旗大坝沟镇(本站注:2006年9月16日举行科右前旗人民政府新址落成庆典仪式)。

    2006年8月29日,经自治区民政厅批准,将20个苏木乡镇调整为11个苏木乡镇:撤销巴拉格歹乡、古迹乡、俄体镇、哈拉黑镇,将巴拉格歹乡、古迹乡、俄体镇3个乡镇原管辖的行政区域整建制和哈拉黑镇的12个村(哈拉黑、幸福、民发、民生、保安、永富、民泉、勤发、永进、保力、太安、新胜)并入大坝沟镇。撤销乌兰毛都苏木、好仁苏木,将2苏木原管辖的行政区域整建制合并设立德伯斯镇。撤销勿布林苏木、桃合木苏木,将2个苏木原所管辖的行政区域整建制合并设立乌兰毛都苏木。将原哈拉黑镇的9个村(保门、保峰、保河、保兴、保林、建华、三星、福安、中兴)并入大石寨镇。撤销太本站镇、卫东镇,将2镇原管辖的行政区域整建制并入葛根庙镇。撤销树木沟乡,将其原管辖的行政区域整建制并入阿力得尔苏木。行政区划调整后,科右前旗辖科尔沁镇、索伦镇、德伯斯镇、大石寨镇、归流河镇、葛根庙镇、察尔森镇、额尔格图镇、满族屯满族乡、乌兰毛都和阿力得尔苏木。

     2006年末,全旗总面积20343.7平方千米。总人口356574人,人口密度为17.53人/平方千米。少数民族人口占51.5%,其中蒙古族164706人。辖11个苏木乡镇、12个办事处。

     2007年11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将乌兰浩特市的居力很镇划归科尔沁右翼前旗管辖,将科尔沁右翼前旗的葛根庙镇(包括卫东、太本站办事处)和额尔格图镇的部分行政区域(呼和马场部分施业区)划归乌兰浩特市管辖。

pistaaa(2014-06-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