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昌的魅力风采

家乡区县: 福建省顺昌县

顺昌地处福建西北,武夷山脉南麓,闽江上游金溪、富屯溪交汇处,辖7镇4乡1街道,130个建制村,13个居委会,土地面积1985平方公里,在籍人口24.2万人。于后唐长兴四年(公元933年)建县,“以其初顺服故名,取顺而昌之意”。 境内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年平均降雨量2051毫米。气候土壤资源得天独厚,是杉木生长繁衍最佳地区,全县拥有国家级、省级生态保护林44万亩,森林覆盖率82.8%,绿化程度95.1%,超发达国家水平,素有“林海粮仓果乡”之美誉。“竹、木、果、牧、菌”呈规模化、特色化发展,是中国南方重点林区、中国杉木中心产区核心区,全国商品粮、红肉系列柑桔生产基地,省毛竹、食用菌、水果、黄羊种羊生产重点基地县和最大的杉木良种繁育中心,被评为“中国竹子之乡”、“中国杉木之乡”、“中国竹荪之乡”、“中国航天育种高科技应用农业示范基地”。 灵秀山水造化神奇生态佳境。全县16处风景名胜,以华阳山、宝山为中心的景区,北靠武夷山,西邻泰宁金湖、将乐玉华洞,在闽西北绿色三角旅游带和南平大武夷生态旅游圈中占有重要位置。素有“中华生态藤园”之称的华阳山,2007年被评为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宝山,方圆9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305米,以“三宝”(宝山古刹、千年银杏、金斑喙凤蝶)、“五绝”(奇松、怪石、佛光、云海、日出)著称。“大圣文化”实物见证元末“齐天大圣”、“通天大圣”双圣祭冢,以及南天门等历史古迹,形面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名声远扬海内外。元代全仿木砂岩石构建筑——宝山寺大殿,2001年被国务院评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郭岩山、七台山、演山、天台山、狮峰山、合掌岩等景观奇特,以及田园风光、畲族风情,让人留连忘返。 顺昌人文景观丰富,乃宋代理学家杨时的祖居地,游酢、朱熹讲学地,廖刚、廖德明、余良弼、李默、饶元等爱国名臣故乡。南宋词人刘克庄、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清代书法家刘墉、清末帝师陈宝琛、爱国侨领黄乃裳留下珍贵墨宝和足迹。彭德怀、滕代远、毛泽民、项南等革命先辈曾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战斗。英华精神光耀百计专家学者,八位跻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如今,顺昌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是省实施义务教育先进县、省级卫生保健合格县,涌现出全国农村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等典型。“四榜”之花芬芳馥郁、香飘万里。两位琴童捧来两座亚洲青少年钢琴决赛亚军奖杯。三名莘莘学子勇摘全省文、理科状元桂冠。奥运冠军侯玉珠、张国政,全国沙滩排球冠军滕茂民,从这里起步,走向全国、迈向世界,为祖国争光,为家乡添彩。 “民气顺时天气顺,眼前景物尽繁昌。”顺昌交通便捷,316国道、204省道、鹰厦铁路贯穿全境,有6个接口与京福、衢南高速公路连通;境内水系发达,有金溪、富屯溪两大干流和仁寿溪、蛟溪、麻溪、高阳溪等11条支流,可开发利用的水力资源蕴藏量达20.7万千瓦,可开发量13.7万千瓦;矿产丰富,已探明有色金属、非金属矿种25个,127个矿点。是全国第二批农村电气化县,全省萤石储量分布最广的地区,全省水泥和莹石精粉生产基地、保健品生产基地、最大的螺旋藻干粉生产加工基地、药用胶囊生产基地。 近年来,顺昌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绿色腹地工业强县”的目标,持续实施“生态立县、特色兴县、工业强县”发展战略,按照“舞好产业龙头,推动‘两冀’(中心村和“岸线”风格美丽山水县城)建设”的总体思路,牢牢把握“生态优先、突出发展、关注民生、构建和谐”四个重点,强势推动产业龙头发展,壮大提升精细化工、水泥建材、杉竹加工、食品保健品等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发展培育光电、旅游、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形成了建材、化工、竹木、电力、食品保健品五大产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培育了炼石、富宝、榕昌等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企业和“炼石牌”水泥、“富宝牌”尿素、“武夷牌”聚氯乙烯等享誉全国的名牌产品。竹木制品、食品保健品、精细化工、氟化工等产品畅销海内外。新屯园区、建西园区、郑坊闽台农林产品加工区,引来大批客商投资兴业,集聚产业发展,为顺昌的经济发展增添无限生机与活力。
000(2014-06-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