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摩崖石刻

家乡区县: 安徽省灵璧县

位于灵璧县渔沟镇东部的磬石山,因出产磬石而闻名,磬石山上古迹众多,关于磬石山的众多传说,更是充满着神奇的色彩。而位于磬石山封顶附近的摩崖石刻,更是当地一处非常有名的古迹。 自磬石山脚沿山间碎石小道,上到南坡,有一平台豁然开朗,在平台北侧一块长16米、高2米的巨石上,刻有百余座佛教造像,这就是著名的磬石山摩崖石刻了。石刻群像中部一片模糊不清的阴文上,依稀可以辨认出“大宋至和三年雕刻”的字样,也就是说这些石刻应该完工于公元1056年前后,可见这片占地面积并不大的佛教造像群,其历史竟然要比灵璧县城还要早上几十年。 年代的久远,给造像平添了几分神秘,当地百姓对这些佛教造像,也是充满了敬畏之情,在过去,当地村里每逢婚丧嫁娶,便要在石像面前,摆上供品,进行祭拜,以求佛的保佑,百姓们也亲切的把这些石像称之为“石嬷嬷”。 这些佛教造像是不是古寺中的遗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考察,而这些造像历经900多年的风雨沧桑,依然尽显风采,其本身就透着历史的厚重与苍凉,如今这些造像共计百余尊,整齐排列,大者尺余,小者寸许,或站或坐,造型细腻,形态各异,每座佛像旁边还依稀可见佛名和工匠名,这是石刻中为数不多的精品。千年前的工匠用洗练的刀法和纯熟的艺术技巧,为我们展示出了一副佛界绚丽无比的画卷,在这幅沿着历史之路铺开的画卷中,我们见到了佛祖释迦牟尼,见到了药师、弥勒,以及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高大威猛的护法金刚等等,造像细致入微的纹理,栩栩如生的形象,让古老的磬石山,也笼上了几分神秘的佛光,可惜的是这些造像的头部,已经全部被凿掉,伤痕历历在目,让造像的光彩为之失色不少,当地一般认为造像的头部毁于“文革”时期,但王主任经过调查研究后,却发现了有关造像头部被毁的另一种说法。 这是一个极富神奇色彩的传说,关于造像头部被毁的真正原因,还待进一步的科学考证,现在,当地政府正在筹划对磬石山摩崖石刻的保护,好让这些石刻更好的保存下去,以发挥更大的研究价值。

安静(2014-06-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