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城历史

家乡区县: 辉县市

远古时该地是共工族的居住地,今城南的孟庄遗址,就是当时人类活动的遗存。该地夏属冀州之域, 殷商时为畿内地。周称凡国、共国。相传周朝共和元年,执政的共公的封地就在该地。《诗经·卫风》篇里“毖波泉水,亦流于淇”,即是指城西北的百泉湖。西周时该地为共国,西汉置共县,隋置共城县。金代时,先改为河平县,金贞佑四年(1216)改辉州,因山下百泉湖畔建有清辉殿得名。直到明初洪武年间降为辉县。清代属卫辉府管辖(治所在汲县)。1988年撤县设市,但仅在辉县后加“市”字,称作“辉县市”,并使用至今,成为中国目前仅有的名称中带“县”字的城市。

与辉县有关的历史有:上古时代的共工部落;大禹治水;西周初年的共伯;春秋时期郑国的段;战国时代六国最后一个君主齐王建被流放并死于此;西晋初年的竹林七贤;北宋中叶邵雍在此学习易经;北宋末年王彦、岳飞、八字军在此战斗;元初耶律楚材晚年隐居于此地;明朝李贽曾经担任共城教谕;清初大儒孙奇逢隐居于此;清末袁世凯下野后,最初选择隐居在辉县西关,并建有府第;北洋时期,徐世昌等人多次来往此地;冯玉祥重修百泉 ;抗战时期辉县被日军占领;民国32年,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曾发动卫南战役,光复辉县北部地区;平原游击队的原型即是取材于在辉县活动的郭兴等人的事迹;七十年代,辉县与林县因为大搞水利建设而闻名。

共、龚、段姓起源于辉县。一种说法称大禹所治之水,即在今日辉县境内,大概以当时的人力物力,尚不能治理江河。因此“洪”一字即源自辉县旧称“共”,“洪水”也就是“共地之水”。

宛灵(2014-06-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