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名人录

家乡区县: 甘肃省灵台县

皇甫谧

皇甫谧(215年--282年),字子安,幼名静,自号玄晏先生,祖籍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县人)人,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针灸学家,并在文学、史学等方面都很有建树。皇甫谧生于东汉,长于曹魏,殁于西晋,在血雨腥风、病饿交加中度过了一生。主要作品有《皇甫谧针灸甲乙经》、《皇甫谧集》、《玄晏春秋》、《鬼谷子注》。他的《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共收录穴名349个,明确了穴位的归经和部位,统一了穴位名称,区分了正名与别名。介绍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上百种病症及针灸治疗经验,并对五脏与五官关系、脏腑与体表器官关系、津液运行、病有标本、虚实补泻、无人相应、脏腑阴阳配合,望色察病,精神状态、音乐对内脏器官的影响等问题都作了探讨和理论上的阐述,奠定了针灸学科理论基础,对针灸学以及整个医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古人曾赞云:“考晋时著书之富,无若皇甫谧者。”

牛弘
牛弘,隋安定鹑觚人。年轻时,性情宽厚,好学博闻,隋开皇二年(582),授散骑常侍,秘书监,收集典籍,不遗余力,三年拜礼部尚书,奉诏撰修五礼,写成百卷,行于当世。
开皇六年(586),牛弘以其丰富的智慧、卓越的才能“改定雅乐”、“设立明堂”,受到皇上的器重和赞许。不久授大将军,官拜吏部尚书。在其任职期间,任人唯贤,“其选举,先德行而后文才,,务在审慎”。因此“所有进用,多称职”,朝野上下,为之佩服。隋炀帝继位后,赐弘以诗,赞扬之美,无书其右者。
大业二年(606),牛弘进位上大将军,六年(610)跟随皇帝巡视江都,其年十一月卒,归葬安定。皇上赠开府仪同三司、光禄大夫文定侯,谥曰“宪”。牛弘一生,权高位重,荣宠当世,而他却车服平俭,宽厚温良,事上尽礼,待下以仁,“纳于言而敏于行”。一生手不释卷,著书颇富,有文集十三卷传于后世。
史臣评价他时说:牛弘笃好攻籍,学优而仕。有淡雅之风,怀旷远之度。采百王之损益,成一代之典章……澈之不清,混之不浊,可谓大雅君子矣!

牛僧儒
牛僧儒 (780年一848年),字思黯,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 人。德宗贞元二十一年(805年)登进士。元和三年(808年)以肾良方正对策。直言批评时政,为宰相李吉甫所忌。初为伊阙县尉,转河南尉,历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考功员外郎、御史中丞、户部侍郎等职。长庆三年(823年),升任宰相。宝历元年(825年),出为武昌节度使。大和四年(830年),复召为相。后出任河南节度使、东都留守等职。武宗时,李德裕当政,被贬为循州长史。宣宗时,召为太子少师。大中二年(848年)病卒。
牛僧儒生活在唐代德宗至武宗年间。这时期大唐帝国正每况愈下,藩镇割据日益严重,政治腐败,官吏贪赃枉法,贿赂公行。牛僧儒曾历任监察御史、御史中丞、户部侍郎等官职,又两朝为宰相,一生为官清正廉洁,能够淡居名利场中,当朝同事都称赞他“清德可服人”。在他任御史中丞和户部侍郎期间,持法严谨,执法公正,能够坚决抵制贿赂,铲除贪官,更是留名青史,传为佳话。
唐穆宗长庆元年 (821 年 ) ,宿州刺史季直臣贪污数十万贯钱财,罪行败露之后,被移交给大理寺定案处理。按照当时法律规定,本该处以死刑。季直臣为了免得一死,千方百计给穆宗身边受宠的宦官行贿,请他们出面说情。牛僧儒不买帐,坚持不回。宦官又直接到皇帝面前给季直臣求情,说季臣这个人很有才干,治理宿州很有成绩,这次贪污偶犯小过,愿陛下宽恕他一次。穆宗偏听偏信,传牛僧儒进宫,当面要他放人。穆宗说:“季直臣有才干,虽然犯了罪,我打算宽贷他一次,让他去镇守边城。”面对皇帝这样的决断,刚刚升任御史中丞半年的牛僧儒究竟是屈从皇帝的旨意,还是坚持公正执法,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这时,他不计个人的荣辱安危,据理与穆宗争辩:“季直臣只知道贪污腐化,阿谀奉承,充其量不过是个歪才而已。历代帝王制定法律,正是为了约束这种歪才,扶持真正有才能的人。要说才能,叛逆朝廷、扰乱天下的安禄山、朱讹等人,比季直臣的才能不知道要大多少倍,不是也都应该宽恕他们吗 ? 陛下,哪能为季直臣这样一个歪才而废除国法呢 ? ”穆宗听了牛僧儒的一番申辩,觉得很有道理,终于同意他的看法,说:“好,就按你的意见办。”为了嘉奖牛僧儒严整执法,穆宗还给他升了官,让他当户部侍郎,负责掌管国家的赋税钱粮大事。
牛僧儒对自己更是严格要求,保持清正廉洁。当时,有个藩镇的头子宣武节度使韩弘镇守大梁 20 年,大量搜刮民脂民膏,侵吞巨额公款,家里拥有钱财数百万贯,其财富居地方官之首。后来他调到朝廷,升任中书令。他的儿子公武跟他密谋,以钱财贿赂朝中大臣,收买人心,堵住他们的嘴。公武带着韩弘的亲笔信,给牛僧儒送钱千万。牛僧儒面对金钱贿赂,坚决予以拒绝,笑着说:“这算什么名目 ? 请你快拿回去 ! ”不久,韩弘和他的儿子公武相继暴死,其孙韩绍宗继承家业。穆宗恐韩绍宗年纪幼小,家中财产被家奴等盗窃,便派使者到他家,将韩家财产登记簿全部取来,亲自阅视。其中一本资簿详细记载贿赂情况,白纸黑字,凡是朝中有权势的大臣都接受过韩家的贿赂,而独在牛僧儒的名下,用朱笔写着一行小字:“某年某月,送户部侍郎牛僧儒钱千万,不纳。”穆宗看到这里,十分高兴,拿着帐簿向左右夸赞道:“果然如此,我没有看错人。”从此,穆宗更加信用牛僧儒了。牛僧儒在官场中鹤立鸡群,拒收贿赂,很快传为美谈。

牛仙客
牛仙客,唐代泾州鹑觚(今灵台)人。初为县小吏,深得县令傅文静器重,傅文静任陇右营田使,以仙客为佐吏,并因军功拜官洮州司马。后来,牛仙客佐助河西节度使萧嵩,萧嵩将军政大权全部交予仙客。仙客为人忠厚,注重礼节,工作勤勉,受人拥戴。不久,升任太仆少卿、河西节度使、殿中监。
开元二十四年(736)秋,牛仙客离开河西,赴任朔方行军大总管。不久,唐玄宗因其治理河西时厉行节约,积蓄财物,充实河西力量,政绩显著,先后升任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位居宰铺。
牛仙客担任宰相期间,处事待人,谨小慎微,“独善其身,唯诺而己”,当百官请求决断大事时,他便说:“但依令式可也”。皇帝赏赐的财物,他不敢挥霍享用,而是如数存放,妥为保管。后来,仙客被封为国公,其父牛意赠官礼部尚书,祖父牛会赠官沧州刺史,满门显贵,荣耀一时。
天宝元年(742),牛仙客任左相,兼任尚书。同年,因病逝世,享年68岁。赠尚书右丞相,谥号“贞简”。

 

醉卧浮生(2014-06-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