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人向往的地方感受茶文化

家乡区县: 贵州省湄潭县

5月28日早晨,刚参加完第十三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中国(贵州·遵义)国际茶产业博览会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们来到茶博馆,实地了解和感受贵州茶叶发展历史和文化。在参观茶工业博物馆时,中茶所研究院、教授姚国坤看到陈列展牌上留着自己曾对湄潭的赞誉:“在我印象中,湄潭是中国现在最有影响力的茶区,是茶人向往和朝圣的地方。”他轻轻地念着,微微地点了点头,情不自禁的在这里留影。 在茶人向往的地方感受茶文化 姚国坤先生清晰地记得当时说这话时的情形。那是在2011年的秋天,他和30多位省内外茶学专家齐聚湄潭,论史谈茶,为湄潭茶工业博物馆申报文物保护单位献计献策。看到湄潭丰厚的茶文化底蕴,他由衷地发出赞叹。 “茶两会”期间,与会领导和嘉宾分别深入中国茶城、茶博馆、茶区参观考察,领略茶乡风情、感受厚重的湄潭茶文化。 漫步在古色古香的博物馆中,端详着一件件凝聚茶叶生产加工原始技术,展示茶叶发展历史的文物,回味着这段悠久的历史,来宾们纷纷感慨上天赐予湄潭这难得的礼物。赞叹声、相机和手机的咔嚓声在耳旁回响,为宁静的茶工业遗址平添了几分热闹。 “全国其他地区或多或少都保存着些茶文物。但就我所知,湄潭县保存下来的茶机具是目前国内最完整,也是最系统的。”、“文物可以复制,但复制的不是文物。这些茶文物用鲜活的物证还原了湄潭的茶历史,对梳理贵州茶产业发展脉络具有重要意义。这是湄潭茶文化的骄傲。”、“湄潭,是一部现代茶业发展的教科书”,嘉宾们这样评价湄潭极其深厚的茶文化底蕴。 在做大做强做优茶产业的同时,我县立足茶文化的开发和挖掘。去年9月揭牌亮相的生态茶博馆是关于茶文化主题的展览馆,共展陈了茶的起源、古代茶事、历史名茶、民国中央实验茶场、茶叶农垦、茶叶科研、茶叶供销与外贸、当代茶叶、茶礼茶俗等内容。全面、系统展示了贵州茶文化从起源发展至现在的全过程。集中了大量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茶文物,既有全世界唯一的茶籽化石、野生大茶树标本,又有近现代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献,更有规模宏大的全木红茶生产线等生产工具,尤其是1939年中央实验茶场在湄潭建场后,其茶叶科研、种植推广、生产生活的整套茶文化体系,保存了较为完整的民间木制茶机具、不同时期的各类现代金属茶机具、不同时期的各种茶叶包装盒及样品、标本、图片、手稿等成千上万件茶文物。这些文物,不仅见证了上个世纪我国茶业的辉煌历史,更是奠定了贵州在上世纪中国现当代茶业的地位。 “湄潭,真山真水,不愧‘小江南’的称号。”来湄参加“茶两会”的嘉宾沿着兴隆镇接官坪——田家沟——核桃坝一线参观了我县部分茶区。看到翠色欲滴的茶园,繁忙的采茶现场,来自湖北武汉的一位嘉宾感慨地说。嘉宾们信步茶园中,亲手采摘芽头、邀请采茶人合影、用相机定格着一个个美好的瞬间。

木子(2014-06-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