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山背文化遗址

家乡区县: 九江市修水县

山背文化遗址位于修水县上奉乡山背村,距修水县城约36公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中国长江中下游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修水的山背文化、广东曲江的石峡文化、福建闽江的昙石山文化为东南地区三种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1961年1月-9月,江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鉴定工作组在修水县山背地域发现43处古文化遗址,并选择跑马岭、杨家坪及养鸭场三处遗址进行试掘,揭露面积200平方米。调查和试掘共获480件石器。
山背文化从石器方面来看,总的特点是磨制精细、体大身长、浑厚粗壮、别具一格,种类有石锛、石斧、石镞、石铲、石凿、石球等,而以段石锛、石斧、石刀为代表。石镞也是当时原始人类一种重要的生产工具和武器,其数量仅次于段石锛。石刀有无孔和有孔之别,其形状以半月形居多。
出土的陶器有夹粗砂陶和泥质红陶,夹粗砂陶和泥质灰陶及黑陶三种陶器,以夹砂红陶最多,其小有羼粗砂和细砂之别,而以夹粗砂陶为常见。
陶器种类多为三足器和圈足器,也有少数圆底器和小凹底器。这些陶器形态多样,各具特色,这些丰富的陶器有机地组成了山背文化特有的器物群。陶器为手制,只有少数器物的口沿或局部有轮仁痕迹。其表面,一般都较粗糙,只有少数挂有一层红色内衣或通体磨光,但器身上绘一、二道凹凸弦纹较为普遍,几乎占整个出土陶器的90%以上,且多数绘干唇外或腹的中、下部,这是山背文化红砂陶器的一个重要特色。
山背发现的43处遗址,基本上可以分为二类,第一类是下层红砂陶文化,上层为印纹硬陶遗址。已发掘的跑马岭,上层印纹硬陶的堆积几乎都已冲刷殆尽。第二类是单纯的印纹硬陶遗址,普遍保存不好。两类遗址中的第一类比较多。这类所谓印纹硬陶遗址(存)从采集的器皿的几何印纹来看,实际就是商代吴城文化。山背地区这种下层的新石器晚期文化,上层有商代吴城文化的堆积情况,与江西其它地区发掘的情况大体一致。
发掘证实,山背跑马岭文化遗址系公元前28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它是长江中下游和鄱阳湖地区一种以段石锛和红砂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专家提出将赣鄱地区以段石锛和红砂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单独命名为“山背文化”。1978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鉴定后,认可了这一命名。山背文化遗址于1987年12月由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ong(2014-06-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