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历史名人(一)

家乡区县: 新余渝水区

      新余市位于江西省中部偏西,浙赣铁路西段,地处北纬27°33′~28°05′,东经114°29′~115°24′。全境东西最长处101.9公里,南北最宽处65公里,东距省会南昌市150公里,东临樟树市、新干县,西接宜春市袁州区,南连吉安市青原区、安福县、峡江县,北毗上高县、高安市。
  全市总面积3178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9%),其中渝水区面积1785.92平方公里,分宜县面积1391.76平方公里

NO1. 卢肇

      卢肇(818—882).
  [唐]字子发,袁州(今江西新余)人。在唐武宗李炎会昌三年(八四三)状元及第,且是江西第一个状元,咸通歙州刺史。有奇才,以文翰知名。精小学,工画札,尤善拨镫法。林蕴从之学书。肇谓曰:“子学吾书,但求其力耳。吾昔授教于韩吏部,其法曰,拨镫。今将授子,子勿亡传、推、拖、捻、拽、是也。”大中十三年(八五九)尝撰并正书唐定州文宣王庙记。《金石录、唐书·艺文志、木蕴拨镫法序、书史会要》
  卢肇是宜春县文标乡人,他老家的具体所在地在今分宜的杨桥乡观光村(分宜在宁朝时才划原宜春县的文标等八乡立县)。现该村有状元桥,在暮云(木叶)坳还有卢肇的墓。肇生于唐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二月初三日。卢肇政事之余,勤于笔耕,一生著述很多,有《文标集》、《届堂龟鉴》、《卢子史录》、《逸史》、《愈风集》、《大统赋注》等等一百几十卷。卢的诗文,才智,特别是他的德行,《唐摭言》、《云溪友议》,著术中比较著名的是《汉堤诗》、《海潮赋》、《天河赋》。

NO2. 王钦若

      王钦若(962-1025年) 北宋大臣。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为参知政事。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大举南下,围瀛州(今河北河间),进逼贝(今河北清河西)、魏(今河北大名东)。他密请真宗往金陵(今江苏南京),为寇准所阻。后出判天雄军(今河北大名东)。因与寇准不协,要求去职主修《册府元龟》。他指责澶渊之盟为城下之盟,使寇准罢相。大中祥符年间,真宗梦见神人赐“天书”于泰山,他为迎合真宗,伪造天书,争献符瑞,封禅泰山,号为大功业。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为枢密使,同平章事。次年上表领衔编纂的《册府元龟》书成,功揽于己而咎归于人。天禧元年(1017年)为相。三年,出判杭州。宋仁宗即位后复为相。因他状貌短小,颈有疣,时人称为瘿相。为人奸邪险伪,善迎合帝意。与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珪交结,时人谓之五鬼。 。“奸邪险伪”鬼把戏王钦若的“奸邪险伪”表现在那里?现主要根据《宋史.王钦若传》举几个例子。
  一曰投机取巧,邀他人之功为已功。
  二曰迎合帝意,大搞荒诞无稽的迷信活动。
  三曰挑拨离间,谗语伤人打击政敌。
  四曰金蝉脱壳,嫁祸于人; 有罚归咎他人等。
  王钦若虽为“五鬼之一”,但也做过一些好事。他与杨亿等主持修纂的《册府元龟》大部头类书,对宋前史籍的辑佚和校勘工作便很有价值。他中进士后为亳州判官、监会亭仓时,一年天久雨,谷难干,仓司以老百姓送来的谷不干拒绝收纳。好些人远道送来因候收粮盘缠完了,真是发急。钦若了解到这情况,令仓司全部收下。为使这笔谷不致霉烂变质,在另放一处的同时,又奏请凡来仓要粮者,不分先后,一列先支湿谷。真宗见疏大喜,说他有相才,改判三司。
  真宗欲以王钦若为相,王旦曰:“臣见祖宗朝未尝有南人当国者。虽称立贤无方,然需贤乃可。臣为宰相,不敢沮抑人,然此亦公论也。”真宗乃止。旦没后,王钦若始大用。语人曰:“为王公迟我十年作宰相”。可见王旦未称其为贤,而以南北人说事。但王钦若生荣死哀,“国朝以来宰相荣恩,未有钦若比者”。

NO3. 傅抱石

      傅抱石,我国著名画家,“新山水画”代表画家。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1904年10月5日生,祖籍江西新余。少年家贫,11岁在瓷器店学徒,自学书法、篆刻和绘画。1925年著〈国画源流概述〉,1926年毕业于省立第一师范艺术科,并留校任教。1929年著〈中国绘画变迁史纲〉,1933年在徐悲鸿帮助下赴日本留学。1934年在东京举办个人画展。1935年回国,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抗日战争期间定居重庆,继续在中央大学任教。1946年迁南京。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美协江苏分会主席、江苏省书法印章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美协江苏分会主席、江苏省书法印章研究会副会长。并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二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1952年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1957年任江苏省中国画院院长。由于长期对真山真水的体察,画意深邃,章法新颖,善用浓墨,渲染等法,把水、墨、彩融合一体,达到翁郁淋漓,气势磅礴的效果。在传统技法基础上,推陈出新,独树一帜,对解放后的山水画,起了继往开来的作用。其人物画,线条劲健,深得传神之妙。1965年9月29日病逝南京,卒年六十二岁。
  傅抱石在艺术上崇尚革新,他的艺术创作以山水画成就最大。在日本期间研究日本绘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融会日本画技法,受蜀中山水气象磅礴的启发,进行艺术变革,以皮纸破笔绘山水,创独特皴法-----抱石皴。他的人物画受顾恺之,陈老莲的影响较大,但又能蜕变运用,自成一格。他笔下的人物形象大多以古代文学名著为创作题材,用笔洗练,注重气韵,达到了出神入化的效果。人物以形求神,刻意表现人物的内在气质,虽乱头粗服,却矜持恬静。傅抱石先生人物画的线条极为凝练,勾勒中强调速度、压力和面积三要素的变化,不同于传统沿袭画谱的画法。他还把山水画的技法融合到自己的人物画之中,一改清代以来的人物画画风,显示出独特的个性。傅抱石是开宗立派的一代艺术大师。

NO4. 何大一

    何大一,祖籍江西省新余市,1952年11月3日出生于中国台湾台中市,12岁时移民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1981年,在洛杉矶Cedars-Sinai医学中心当见习医生时接触到了最早发现的一批艾滋病病例,1994年开始研究“鸡尾酒”疗法治疗艾滋病。1999年,何大一及其同事又发现人体免疫系统T细胞中的CD8可以有效对抗艾滋病毒。2000年,又研制出C型艾滋病疫苗,目前已进入临床实验阶段。目前是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大学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国际防治艾滋病权威何大一,天生一张娃娃脸,使年过半百的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尤其他穿西装不打领带,肩挎着背包,更像一个腼腆的大学生。近5年来,何大一在中国艾滋病高发地区往来奔波,对中国艾滋病防治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
  何大一(1952年11月3日生),美籍华裔科学家,是艾滋病鸡尾酒疗法的发明人。
  何大一祖籍江西省新余市,出生于台湾台中市,现居美国纽约。在何大一9岁的时候,其父亲何步基(Paul Ho)赴美国谋生。12岁时何大一移民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与其父亲团聚。何大一的母亲Sonia Ho,有两个弟弟:何弘一(Phillip Ho)和何纯一(Sidney Ho)。
  何大一博士1970年考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1974年以第一名的成绩(summa cum laude)获得学士学位。同年入哈佛大学就读,在1978年获得哈佛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1978年到1982年期间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1982-1985年期间在马萨诸塞州综合医院分别进行进行内科和传染病学的临床实践。1981年,何大一在洛杉矶Cedars-Sinai医学中心当见习医生时接触到了最早发现的一批艾滋病病例。
  何大一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到艾滋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科学家之一,也是首先阐明艾滋病病毒复制多样性的科学家之一。正是基于这种理解,使得何大一和他的同事们致力于研究联合抗病毒疗法,即鸡尾酒疗法。这种疗法将蛋白酶抑制剂药物和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及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药物组合使用,能更有效地治疗艾滋病。1996年在发达国家使用以来,有效降低了艾滋病人死亡率。
  1999年,何大一及其同事又发现人体免疫系统T细胞中的CD8可以有效对抗艾滋病毒。2000年,又研制出C型艾滋病疫苗,目前已进入临床实验阶段。
  何大一目前是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大学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同时还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因为发明鸡尾酒疗法,1996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当年的年度风云人物。
  1997年新余市人民政府授予何大一博士荣誉市民,并聘请为科学顾问,渝水区人民政府在区府大院奖励了何大一博士一套三室二厅住房。
  2000年何大一博士出席了由全国青联、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北京市政府、中央电视台等单位主办的以海内外华人精英为主的“迈向新世纪”研讨会,并在大会上作代表发言。
  2004年6月2日是获得中国工程院士殊荣的五名外籍人士之一。突出贡献是对艾滋病的研究治疗。
  2008年11月6日香港大学授予名誉科学博士。

 

晨六(2014-06-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