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凤山,古名真武山。位于武都城北,海拔二千二百六十五米,超越群峰,高耸入云。相传,古时有五只凤凰落于此山,故得名“五凤山”,城廓因有来凤楼。实际是山顶有五个峻峭鼎立、烟雾霏霏的山峰,读其谐音所致。
五凤山,南坡陡峭,多悬崖绝壁;北坡较缓,轻盈秀丽。从山顶南到武都城约十五华里,北到马街十二华里,面积约二十四点六平方公里。从山脚仰观五凤山,峰峦挺披,直逼霄汉。若登给山顶,则烟云弥漫,松涛汹涌,恍若置身于玉宇琼楼之中。从山顶向南俯瞰武都城一览无余。水赚瀑布,飞珠溅玉,把苍翠的五凤山衬托得更加山明水秀。 五凤山是武都城之主山,为游览之胜地。旧社会,这里庙会很盛。每当古历三月三,前后三五天,白天游人络绎不绝;夜晚缘山灯火辉煌,宛若盘龙。殿堂多建于明代,亦有其后陆续增建者。以往游客从山脚殿沟出发,攀缘山顶先后经过:净手殿、一天门、新殿、风伯殿、二天门、坪块龛、三天门、土地祠、灵官殿、老殿共十殿。文革中遭到破坏,现仅存老殿、净手殿二处,殿舍二十多间。老殿正厅三间宽九米,深七米五,檐高三米三。两侧为僧房及山门,共九间。现有建筑面积约二百平方米。
殿内有清道光十年“名山老殿护栽树木碑记”石碑两面,迷云:“......五凤山故州之大胜境也。 (因)山形陡峻,栽树者恒耽培植维艰。故虽有名刹足以壮观,而树木鲜有几几,与童山相等。因是灯山会,会首龙君福顺,自嘉庆八年同王炳各处寻取松柏树苗,并与冬青、杨柳等树或花卉,如牡丹,节年植栽。有山顶迤逦至风伯殿共计树一百一十四棵矣!越今二十有七年,树未日渐茂威。遥望之碧色蒨葱,掩映山坡,所谓蔚然深秀者,不其然乎!到后,丛林既成,游人览胜之下,吾知会心不远之致,定同嚎上想也。至此,而有不交口啧啧共颂龙君之功于不忘也哉。爱为之记,而并附护树会规于后。‘道光九年交与八会会首生持。每年经管,不许乡城会长私取。如有不遵者,入会议罚坪楞坎后殿栽松树一枝、牡丹一枝,二天门栽杯树二枝,风伯殿栽私树二枝、冬青一枝’”云云。
解放以来,党和人民政府重视五凤山的绿化工作。对原有八百亩松树加强管护外,又扩大了四百多亩。现在,从三天门到殿花垭沿梁两千米,从梁到南北林边约五百米左右的地方均已成林,覆盖面积约一千二百亩,树木十万余株。胸围三尺者达千株以上。而清道光年间所记载的百余株松树,胸围已五尺余,高耸特奇,千姿百态,实乃游览之一胜地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