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明代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编纂的《历城.建置》记载:"历下城建自汉,西晋永嘉年间移平陵城于此,而城始大……"
1862年章丘县孟洛川在芙蓉街南首开设瑞蚨布店,后来迁至院西大街(今泉城路)改名为瑞蚨祥。
1912年6月13日,济南巡防第六营辫子兵兵变,自老东门入城,经芙蓉街到西门大街,沿途抢劫店铺、纵火焚烧房屋。
1923年著名教育家鞠思敏等在芙蓉街创办教育图书社。
1948年9月济南解放,芙蓉街获得新生回到人民手中。
1956年1月,国家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芙蓉街上的近30家私营业户改为公私合营或者合作组。
1967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市场关闭。芙蓉街上的个体业户全部被取缔,原有公司合营商店转为市属集体企业。
1981年3月居民牛永兴在芙蓉街上开办第一个个体商店"济南历下永兴商店"。
1997年7月,在家住69号院的张含骧老人的倡议下,全院居民自发清理、重修了芙蓉泉泉池。张老被誉为民间护泉第一人。98年7月张老因护泉有功,受到市长谢玉堂的亲切接见。
1999年芙蓉街共有居民505户、1294人,共有个体工商业户65户,年上缴国家税金50余万元。
2000年3月济南市政府决定投资5亿元把芙蓉街建成"古城游览区",芙蓉街将成为继"山、泉、湖"之后的济南第四大旅游景点。
2010年,政府提出要改变芙蓉街“小吃一条街”的角色,欲将其打造成“旅游商品一条街”。
2011年济南市政协会议后,在广泛吸取民意的情况下泉城路街道办事处将芙蓉街重新定位为“文化旅游特色一条街”。几个月过去了,芙蓉街的环境和秩序有了极大改善,然而老济南味道却在改造过程中偏离航向与我们渐行渐远,越来越多的新式快餐店和现代小饰品店驻扎进芙蓉街。
2014年清明节期间试行“游客微循环”。泉城路明湖派出所所长明前成说:"游客微循环,大致意思就是游客只能从一个口进,从另一个口出,单向通行,形成一个小的循环,让游客们流动起来”,明前成说,单向通行时游客全都往一个方向走,能避免双向通行时的拥挤,而且微循环过程中保持游客的流动,不作过长时间的停留,这样也能减少游客拥堵。针对游客微循环这个创意,明前成表示,目前这只算是初步试点,以后还会继续完善,“游客们反映希望能增加微循环示意图,我们也会考虑在各个路口进行张贴,同时标明附近著名景点,预计完善之后五一假期期间就能实施。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