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名称】 南安板鸭
【产品简介】
在明代南安府(今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南安镇方屋塘一带,就有板鸭生产。当时是一家一户加工,以其工艺取名曰:“泡腌”。为了提高加工质量和出口价值,后对“泡腌”在色、香、味,型上不断摸索,总结经验,重视对毛鸭的育肥,改革生产工艺,并用辅板造形使鸭身成为桃圆形,平整干爽,因而得名:“板鸭”。由于中国板鸭生产发源于明朝江西布政使岭北道南安府,故定名为南安板鸭,至今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了。南安板鸭在1915年首届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获得金奖。
【产品特性】
为江西省的地方名优产品。外形美观,色泽白净,皮薄肉嫩,尾油丰满,骨脆可嚼,味香可口,诱人食欲。成为国内外市场上的腊味珍品。
【制作/加工工艺】
1、选鸭。选鸭是关系到板鸭质量的重要环节。对毛鸭的收购,必须是一看二摸三过称。
2、育肥。鸭是耐寒怕热,耐粗饲料的水禽。用经挑选后鸭圈育肥。必须建造适应其生活特性的鸭栏和建立科学饲养管理的制度。
3、宰杀。在宰杀前一天要停喂谷,多喂水。使囊空肠虚。
4、脱毛。 要求皮肤完整,毛脚干净,无损伤,乳白明亮。
5、割外五件。外五件是为下腭、两翅、两爪。把验收合格的脱毛光鸭顺着膝关节、腕关节的骨缝用刀割下。工艺特点:刀口准,切口整齐,骨完整。
8、头刀。头刀是决定板鸭体形和质量的关键。必须由经过考核合格的师傅担任。
9、分解内脏。先出气管,拧断大肠,取出鸭肫、心、肝、食管和肺。
10、二刀。割去睾丸、小鸭蛋和余杂。然后留筋骨两根,其余折断。底板分成八字形,把皮层的上瘦肉刮净,并推向两边肋下。割去大肠头。不带油和肉,破开肛门一半,绷板定型后肛门成半月形。
11、腌制。腌制要用精制盐,盐粒细而均匀,含杂质少。
12、漂洗。经腌制好的板鸭须逐只滴去盐水。放入40℃左右的温水中,漂洗2至3次,洗尽余血和内杂等污物和盐粒。漂洗用水要随时更换。
13、定型。漂洗的板鸭应立即送到绷板上,这时鸭体温较高,鸭体柔软容易造型。
14、晒露。晒架必须座东北朝西南,使板鸭上午晒颈部,下午晒底腹,有较长时间晒底腹,可使板鸭干得快,滴油少。晒露时间早期板鸭为5~7天,中后期为7~9天。
15、定级。板鸭干度要求7~8成,用手摸判断。再看板鸭小边的精肉是否呈鲜紫红色;肋骨是否由红色变成白色。颈骨是否显示出5~7个骨节,两只大腿是否结实。 板鸭定级由头刀师傅和板上人员进行,按标准逐只定级。
【包装】
板鸭用纸箱包装,一、二、三、等外级每箱分别装20、24、28、32只,纸箱上下垫丝绵纸,箱外用塑料带打包,纸箱上标属的厂名、等级、只数要清晰。
【原产地介绍】
南安镇位于江西南部,大庾岭北麓,章水河畔,地理坐标为北纬25°24′,东经114°21′31″,是赣州市大余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与大余县黄龙镇交界,南与广东南雄交界,西与大余县浮江乡交界,北与江西崇义县相邻,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本县远在清朝同治前已有板鸭生产,《南安府志》(光绪补正卷)记载“板鸭,出自郡城者佳肴”。
【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2006年启动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程序,保证“南安板鸭”原产地域产品的质量和特色。
【参考资料】
南安板鸭:http://baike.baidu.com/view/1021601.htm
南安镇:http://baike.baidu.com/view/820399.htm
大余南安板鸭产网址:http://www.nananbanya.com/index.asp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