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Sanya City)位于海南岛的最南端,是中国最南部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全国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全国最长寿地区(平均寿命80岁)。[1]三亚市别称鹿城,又被称为“东方夏威夷”,位居中国四大一线旅游城市“三威杭厦”之首,它拥有全海南岛最美丽的海滨风光。东邻陵水县,西接乐东县,北毗保亭县,南临南海。陆地总面积1919.58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6000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市区面积约37平方公里。东西长91.6公里,南北宽51公里,常住人口为53.6万人,聚居了汉、黎、苗、回等20多个民族。美丽的三亚市是中国通向世界的门户之一。三亚是海南省南部的中心城市和交通通信枢纽,是中国东南沿海对外开放黄金海岸线上最南端的对外贸易重要口岸。
三亚拥有亚龙湾、天涯海角游览区、南山文化旅游区、大小洞天风景区、大东海风景区、鹿回头公园、三亚湾风景区、落笔洞游览区及西岛、蜈支洲岛海上乐园等著名景点。
三亚历史悠久,早在秦始皇时期设置的南方三郡,崖州就是其中之一的象郡。汉代在三亚市崖城镇设立了珠崖郡治,隋设临振郡,唐代改为振州。宋代时成为中国最南端的地级规模的州郡。因其远离帝京、孤悬海外,自古以来三亚一直被称为“天涯海角”。唐代宰相韩瑗、名僧鉴真,宋代名相赵鼎、大臣胡铨和纺织家黄道婆等先后来过崖州,对三亚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3]公元前110年(西汉元封元年),序列于中国版图。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升崖州为直隶州,领万安、陵水、昌化、感恩四县。
1912年,废直隶州,设崖县。
1949-1950年,为榆亚特区。
1950年4月崖县解放,成立县人民政府。
1954年10月中共崖县县委、县政府及直属机关从崖城搬到三亚。
1958年与保亭、陵水及万宁兴隆牛漏地区合并为崖县(大县),1959、1961年先后分开,设置保亭、陵水县。崖县保留现辖区域。
1961年5月改三亚镇。
1962年11月三亚镇和三亚公社合并。
1964年6月恢复三亚镇建制。
1984年5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崖县设立三亚市(县级)。
1984年11月,三亚镇被撤销,筹备成立河东、河西街道办事处。
1987年9月26日,国务院批准三亚市升格为地级市。
1987年12月30日,三亚地级市正式成立,挂牌办公。
1988年5月,成立河东、河西区。[3-4]
2014年2月11日,国务院批复三亚市撤六镇新设四区,分别为吉阳区、天涯区、海棠区、崖州区。[5]
红烧梅花参
红烧梅花参的主料为水发梅花参,主要配料有油菜和百灵菇等。把泡发后的梅花参从中间切成两半,用开水烫透,然后将水控净。经大厨烹饪,色泽红亮,再配上新鲜的百灵菇,味道嫩滑鲜甜。装盘时,在盘中摆入一圈已经烹好的油菜。翠绿的油菜配上红亮的梅花参,一盘娇艳欲滴的红烧梅花参就呈现在你的面前了。尝一口,味道醇厚、鲜美,具有滋阴补肾,增强机体免疫力之功效。[46]
红糖年糕
红糖年糕曾经是三亚人过年时才吃的食品,如今在三亚各个农贸市场均有销售摊点。糯米面加红糖蒸出来的,软软的、粘粘的还具有红糖那种特别的香味,很受女孩子喜爱。来自大陆的你一定要尝上一块,因为内地很难吃红糖了。[46]
甜酸粉
三亚的粉类小食很多,凉拌类的却不多,其中甜酸粉是常见的一种。滑滑的粉丝是地瓜粉做的,几块白白软软的米糕和它构成了甜酸粉的主料,黄色的菠萝块和红色的胡萝卜丝相映生辉,当然吃起来菠萝的酸和胡萝卜独有的甜更是溶合到绝妙。炒熟的花生、腌黄瓜丝、萝卜干作为辅料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让甜酸粉更加香甜可口。凉拌的腌料是红糖水和米醋混合而成的,在炎热的夏季喝上一口像冰水一样直透心底。[46]
苗家三色饭
三色饭是苗族最具特色的食品,是用山兰糯米、桑叶、红蓝藤叶、黄姜、椰浆、小山棕叶若干包制而成。[46]
米花糖
取糯米、粳米用粗沙渗入铁锅中炒热开出米花;用较浓的红糖水拌均,放在四边围小板的大块长形木板上压实,再加上红浓糖汁铺面,待凉干后即可切块食用;还可用于开水冲,待冷却后,食用起来又是一番别致的风味。[46]
姜糖汤圆
选用当地的优质糯米,浸水1小时后捞起晾干,用石磨磨成细粉,压匀成小片粉皮;选用优质花生、芝麻、椰子丝捣成碎细小块,渗入粉红糖,用粉片包紧成手拇指大的圆形汤圆;在铁锅滚水中加入适量的生姜片,汤圆落锅后15分钟便可捞起;在碗里食用,加入适量的姜糖水,味道清凉,甜滑可口。 [46]
民俗民风
[47]黎族织锦,一般包括挑花、刺绣、扎染(古称绞缬染)和蜡染等民族工艺。在海南黎族村寨,可以见到黎族妇女的筒裙、上衣、头帽、花帽、花带、胸挂、围腰、挂包、龙被和壁挂等织绣艺术品。《后汉书·南蛮传》载:“汉武帝末(公元前87年),珠崖太守会稽孙幸,调广幅布献之,蛮不堪役,遂攻郡杀幸。”在当时,黎族人民穿的贯头上衣,就是用“广幅布”做成。这种布料是黎族妇女利用野生木棉制作而成。
[48]苗族饮食 三色饭是苗族特色食品,用山栏糯米等制成。一般是在农历三月三节庆之时,苗寨家家户户制作。三色饭原为五色饭,五色饭为红、黄、蓝、白、黑五色,皆用独特的植物汁液作为天然色素拌在山栏糯米中,放在特制的木蒸笼中蒸成。五色饭色彩鲜艳,清香可口,是开胃去火的清凉食品。如今五色饭已改为三色饭,有红、黄、黑三色,分别取色于新鲜红葵、黄姜和三角枫汁液。饮酒是苗族男子一种生活习俗,平时饮量较少,逢年过节或招待客人时会饮酒大量。他们一般不劝酒,能喝多少就喝多少。酒是自家酿造,苗族家庭都懂得酿酒,有酿酒工具。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