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64年开始,庄浪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历经34年,在烂塌山、滚牛屲上挖出人均2.5亩保水、保土、保肥的水平梯田。依靠“三保”田,老百姓吃饱了肚子。梯田建设解决整县温饱的成功典范,靠的是庄浪精神的动力支持。
而今,县委、县政府建设梯田产业强县和生态文化名县,带领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建成了全县农民人均1亩的苹果富民田,实现富民强县、全面小康的目标有了物质基础。要让人均1亩的苹果“摇钱树”上,挂满富民果,必须依靠庄浪精神的最强动力。
为此,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之际,庄浪县委作出了《大力弘扬庄浪精神,认真践行群众路线,加快推进梯田产业强县和生态文化名县建设进程的决定》,面向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再次吹响了弘扬庄浪精神的号角,旨在凝聚发展的最强动力。
庄浪精神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
这几天,在几场小雨的沐浴下,梯田里随处可见花红柳绿的春天景象。顺道走进柳梁乡陈山村,阳光洒在层层梯田里,村民们忙着春播。
陈山村是庄浪县梯田建设的样板村。正在劳作的村民潘映庄说:“之所以能当样板,全靠老支书柳彦成当年以身作则地带领和感召。”
庄浪群众都知道,修梯田非常苦和累。而庄浪县各级干部并没有叫苦怕累,与群众并肩修梯田。尤其是乡村干部和群众一碗水端平,给村民按照劳力人均划分多少任务,也给自家划分相应的任务。县上验收组照顾柳彦成多丈量了改土面积,他发现后说:“如果我都搞特殊,大家知道了谁还会跟着干?”
76岁的良邑乡大坪村退休村干部杨国壁,提起当年波澜壮阔的梯田建设神情激动起来,他说:“当年,各级干部和群众一起修梯田,县委书记们也扛着铁锨,从最东面的韩店镇一直修到最西边的阳川乡。”
正是因为庄浪县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甘共苦、并肩劳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激发了群众兴修梯田的热情和干劲,党员干部群众才一心咬定青山34年,建成百万亩水平梯田,磨砺出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庄浪精神,而感动中国。
从事庄浪党史研究的庄浪县委党校副校长贾瑞生说,梯田建设的历程,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党的群众路线在庄浪县的生动实践;庄浪精神充分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质,是党群干群血肉联系的凝练和升华。
庄浪精神是实现富民强县的最强动力
“2017年整县脱贫、2020年全面小康”,这是庄浪县富民强县、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个目标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那就是建成梯田产业强县和生态文化名县,全县农民人均拥有1亩苹果园,让全县农民手捧金果奔向全面小康。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