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水藏语意为“流水沟潮流”。
民主改革前设曲水宗。
1959年8月将曲水宗和色麦宗合并设立曲水县,隶属于拉萨市至今,县府驻雪村。
全县总人口29751人,其中农牧区总劳动力为15640人(男:7948人,女:7692人),剩余劳动力约有9060人,约占全县农牧区劳动力的60%。
1997年,曲水县面积1624平方千米,人口2.9万。辖1镇9乡,县政府驻曲水镇雪村。(根据《政区大典》整理)
曲水镇(QushuiZhen) 县政府驻地。“曲水”系藏语译音,意为“流水沟”。1960年设曲水乡,1970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7年撤区改为曲水镇。位于县境中部。人
曲水县
口0.1万。辖科马、哈拉沙、拉热、雪村、康嘎果5个村委会。
聂唐乡(NietangXiang) “聂唐”系藏语译音,意为“活佛休息之地”。1960年设聂当乡,1970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北部。人口0.32万。辖罗布岗村、色仲、尼布、仲堆、加仲、普龙岗、吉玛那、德吉岭、扎西岗、扎那、拉热、秋果居、帮秀、热堆15个村委会。
才纳乡(CainaXiang) “才纳”系藏语译音,意为“文成公主在此送去蔬菜”。1960年设才纳乡,1970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7年撤区将才纳、协荣、百堆3乡合并为才纳乡。位于县境东北部,人口0.37万。辖协荣、玉多、麦沙、多拉、独林、热堆、尼布、帮廓、念特、更日、才纳、朗卡夏、墨有、朗杰康、仲沙、唐堆16个村委会。
达嘎乡(DagaXiang) “达嘎”系藏语译音,意为“白玛”。1960年设达嘎乡,1970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7年撤区将色甫、达嘎、色达3个乡合并为达嘎乡。位于县境西南部,人口0.2万。辖增村、本冲、白江、色康、多松、杰次岗、加热夏、久乃、仲堡廓仓、玛多、达朗、朗廓、平措、达堆、召纳、江堡、卡浪、次如、多康、色康、仲麦、普青22个村委会。
茶巴朗乡(ChabalangXiang) “茶巴朗”系藏语译音,意为“树沟”。1960年设茶巴朗乡,1970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东北部,人口0.18万。辖色木、俊巴、扎西则、茶巴朗、达拉村、杰日拉巴、平措贡巴、普夏、普奴9个村委会。
曲甫乡(QupuXiang) “曲甫”系藏语译音,意为“上方水沟。1960年设曲甫乡,1970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部,人口0.17万。辖拉窝、达荣、稀纳、塔巴岭、赤堆、拉玉、乃仲、巴地、热那、达姆那、朗群那11个村委会。
其奴乡(QinuXiang) “其奴”系藏语译音,意为“沙西面”。1960年设其奴乡,1970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南部,人口0.17万。辖牛村、其奴、生玛、贡雪、桑林、措岗、夺岭7个村委会。
茶巴拉乡(ChabalaXiang) “茶巴拉”系藏语译音,意为“盐堤”。1960年建茶巴拉乡,1970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7年茶巴拉、柏林2个乡合并为茶巴拉乡。位于县境西南部,人口0.24万。辖陲布、格洛、协日、霍康、柏林、德色、格杰、江达、江庆、协阿、贡沙、桑古西嘎、曲桑、茶巴拉普14个村委会。
色麦乡(SemaiXiang) “色麦”系藏语译音,意为“低地”。1960年设色麦乡,1970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南部,人口0.12万。辖夏格沟、央桂、雪巴、江巴、依卫、依具6个村委会。
南木乡(NanmuXiang) “南木”系藏语译音,意为“天空”。1960年设南木乡,1970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南部,人口0.23万。辖江麦、江吉、江堆、仲沙、拉康、德列、帮佐、增卡、日扎、才觉10个村委会。
<!--:曲水镇 聂唐乡 菜纳乡 达嘎乡 茶巴朗乡 曲甫乡 其奴乡 茶巴拉乡 色麦乡 南木乡
!--> 2000年,曲水县辖1个镇、5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9690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曲水镇 7406 聂当乡 4103 茶巴拉乡 3831 菜纳乡 4400 南木乡 2909 达嘎乡 7041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