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史”则名的娘娘寨

家乡区县: 湖北省广水市

  唐代大文学家刘禹锡的千古名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曾被很多文人骚客引用来赞美那些没有巍峨气势,但却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小山。现在用这句名句来形容娘娘寨也十分地贴切。
     据考证,娘娘寨始建于清朝末年,初为四周村民为躲避长毛(太平天国)而筑。寨名源于一个“美女变鲤鱼,智退围寨之敌”的美丽传说。传说终归是传说,真正使娘娘寨名扬广水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抗战期间,日、伪、国、共曾在娘娘寨、界河新街、唐儿寨等四周地区进行过血与火的殊死拼杀,演绎出许多壮怀激烈、荡气回肠地英雄故事……

图为在娘娘寨保留的军械


      娘娘寨位于余店镇界河东部,海拔285米,与余店最高峰——朝王庙(海拔372米)相比,虽然高度矮了近百米,但它却因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革命历史底蕴,从而知名度大大高于朝王庙和其它一些山寨,使之成为余店镇乃至全市的名寨。
     1938年10月24日,应山县城被日军攻陷。10月29日,日军占领广水,30日侵占马坪。至此,应山全境除浆溪店、吴店及余店部分地区外,均被日军占领,国民党应山县政府匆匆撤至随州淅河。
     11月1日,国民党五战区第三专员公署专员石毓灵委任国民党应山县长刘汉基兼应山县游击司令。是日,刘汉基率县政府由随州返回应山西北余店娘娘寨,成立了有国共合作性质的国民党应山县抗日游击司令部,将全县游击队整编为4个大队,抗日游击司令部在娘娘寨的成立,标志着国共两党统一战线在应山的正式建立,结束了应山抗日武装没有统一指挥、各自为战的混乱局面。
     1939年1月,共产党为了更好地领导应山人民的抗日斗争,鄂中特委特派雍文涛(鄂中特委常委)同齐光(武汉八路军办事处总务科长)来到应山,在杨常安大队驻地娘娘寨下易家沟召开党员大会,正式成立中共应山县委(以前的县委在土地革命时期被迫解散)。娘娘寨便成为我党领导的应北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地区。
      2月26日,日军一个联队由联队长孙岛率领进攻余店,攻击在娘娘寨刚成立的国民党应山县游击司令部,国民党广西部队84军189师2个营和国民党应山县游击司令部退守娘娘寨、唐儿寨一线顽强抗击日军。为了支援友军,李先念派周志坚带领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从罗家庙兵分两路向日军背后发起猛攻,日军措手不及,被毙300余人,其余日军向马坪狼狈逃窜。
      余家店娘娘寨战斗是新四军挺进湖北第一次与日军正面作战,也是国共两党军队第一次在应山联合作战,并首战告捷,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打出了新四军的军威,振奋了民心,增强了应山人民的抗日斗志。此战,国民党军阵亡80多人,新四军牺牲5人。

图为娘娘寨的寨墙


      5月7日,由于日军的不断进攻,国民党应山县政府被迫从娘娘寨迁往吴店浆溪店尹家湾,日军随即占领了界河和娘娘寨,高大坚固的寨堡被沦为日军的据点。此据点因位于应北抗日根据地腹地,对根据地的安全构成了较大威胁。(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曾在此驻扎的传说后来经考证可能为另一同名同姓的日军军官,而不是他本人)。后来,该据点在我应北抗日根据地反“扫荡”和反“蚕食”的战斗中被拔除。
      1945年2月13日,新四军独立13旅旅长周志坚率7团、38团一个营及二军分区独立5团奉命北上,途经应山时,在应随独立团的配合下,攻打盘踞在娘娘寨下界河新街搞反共摩擦的国民党应山县武装王楚卿大队。王部凭借坚固工事顽抗,我军围困7天8夜,期间多次进攻失利,伤亡300余人,一营长在冲锋中不幸中弹牺牲。
      5月25日,应随独立团为粉碎日伪的修路计划,在聂家店和新河口之间的赵九层阻击日伪。在激战中,应随独立团团长李锦堂不幸中弹牺牲。为了使李团长能魂归故里,应随县委将他的遗体用棺木装殓好,暂厝在娘娘寨中的娘娘庙里达数月之久,抗战胜利后被送回其信阳老家安葬。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昔日充满硝烟与战火的娘娘寨现已是面目全非,曾经宽阔高大的寨墙仅存一些残垣断壁还在突兀而起的山顶上依旧顽强地延伸着。寨中两座高耸入云的现代化的信号发射塔与古老的寨墙交相辉映,使娘娘寨愈发显得沧桑与凝重,仿佛向人们喻示着娘娘寨的过去和将来。


      娘娘寨,那么多的历史故事,期待可以得到好好的开发,让人们去纪念那些红色的激情岁月。我真诚地祝愿你能拥有新的历史……

    广水家乡区县主页:http://wutongzi.com/kan/hubei/guangshui.html

木木的晴天(2014-06-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