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在南部,应该从红军和川陕苏区与南部唇齿相依的关系说起。南部需要红军,红军又离不开南部。南部食盐关系着红军和川陕苏区生死存亡的根本大局,南部实属川陕革命根据地中的一块重要宝地。
红四方面军西进,在阆、苍、南地区开展嘉陵江战役,是它长征的第一步。
一、红军在南部
南部县地处四川盆地北缘丘陵地带,居嘉陵江中游,地广人多,物产丰富,盛产食盐,历有“盐乡”之称。红军到来前,南部县辖9个区、111个场镇、298个团、705个保,保下设甲长和排头;幅员面积约2900平方公里,总人口71万人。
1932年冬,南部地下党和人民为迎接红军入川,从各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甚至流血牺牲。红军入川创建川陕苏区后,四川军阀奉蒋介石之命围攻红军,对红军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禁止南部的食盐、粮食、医药等物资进入川陕苏区。这时,中共南部地下党冒着生命危险,组织军民秘密运送食盐和医药等物资给红军。梨子垭支部书记黎光武就是为红军运盐时被敌人发现所杀害。
1933年8月初,为彻底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红四方面军发动了仪南战役,解放了南部盐乡河东地区。在红军的领导下,南部军民先后为红军和川陕苏区生产、运输食盐上百万斤、粮食一百多万担,及其大量的棉花、土布、药材、白酒、猪、羊、牛、马……等物资。南部县民不但热爱红军、支援红军,而且还积极参加红军,至1935年红军离开时,全县参加红军的青、少、壮年达二万余人。南部县民从人力、物力上都对红军和川陕苏区作出了巨大的支援和无私的贡献。在苏维埃运动中,红军领导南部军民在南部地区建立起了阆南、德丰两个县苏维埃政权和11个区、115个乡、584个村苏维埃政权。各级苏维埃政府为川陕苏区的巩固、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可惜,南部军民、大批知识分子和中共党员,却遭到了张国焘和敌人的大屠杀大镇压。首先是张国焘的肃反扩大化,南部1000多名党、政、军干部和知识分子被杀害,其中各级苏维埃干部就遇害300多人。其次,敌剿赤青年团危害南部时,南部的中共党员、干部、进步人士等100多人被杀头,200多人被“判刑”摧残。其三,红军走后,还乡团配合反动军警,镇压、屠杀红军、苏维埃干部和民众400多人,关押吊打上万人,致残500多人,“判刑”800多人,烧毁民房3000多间,抢光、烧光农户2000多户。南部大地一片狼籍,白色恐怖造成数十万人无家可归,妻离子散。红军入川前夕,升钟寺农民万人起义失败后,数百人被敌人镇压杀害。敌人的屠刀没有吓倒英勇的南部人,红军精神代代相传。
二、红军长征在南部
1934年底,为集中力量发动陕南战役和嘉陵江战役,南部的主力红军撤离“盐乡”。
1935年初,红四方面军发动陕南战役胜利后立即回师阆、苍、南地区,开始发动嘉陵江战役。这实际是红四方红军在川陕苏区开始长征迈出的第一步。
3月28日,红四方面军主力一举在苍溪县塔子山突破敌人的嘉陵江防线,胜利过江,向西挺进。在此同时,红九军一部在红四军配合下,于南部县城东岸火烽山渡口开展渡江战役。南部县城当时是敌军进攻红军、川陕苏区和借助嘉陵江天险防阻红军的前线总指挥部,驻防三个团的兵力。红军在火烽山实施渡江战役时,把渡江主力潜伏在上渡口元坝井河湾的小溪内,再用一小部红军配合地方游击队和当地群众,在下渡口马料溪大张声势,实行佯攻渡江行动,当把南部县城的敌军主力吸引到了下渡口时,上渡口的红军主力以迅雷之势渡江,一举歼灭守渡口的一个营,胜利渡江。当敌人主力从下渡口赶回县城时,红九军、红四军已占据县城四周致高点,在桅杆湾、塔子山分别围歼敌三个营,其他敌军成惊弓之鸟,丢盔卸甲纷纷向西逃窜。红军收拾残局全部占领县城后,在县城东成立了城东区苏维埃政府和城郊乡、村苏维埃政权。红军主力乘胜向西追击逃敌,当红军在金华山对敌军实行纵深大包围准备全歼时,敌机赶来救援,空袭红军,大部分敌军借此脱逃,最后,只歼敌300多人。随即红军沿定水、建兴、大桥、升钟等地进军,一边扫清败敌和地方武装,打击土豪劣绅势力;一边发动群众,开展苏维埃运动,建立县、区、乡、村苏维埃政权。
4月2日,红军在南部县皂角乡锦竹湾,成立了德丰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该县辖河西南部、剑阁、阆中等县接壤地区的5个区、37个乡、150个村苏维埃政权。并大力开展打土豪、分浮财和“扩红”参军运动。在扩红运动中,广大青壮年拥跃参加红军,在余江震领导的升钟武装游击队的基础上,很快就建立起了3600多人的“升钟寺独立师”,余江震任师长兼政委,项兆开任副师长。
1934年冬,为牵制敌人,配合红军发动嘉陵江战役,红军总部派遣余江震、项兆开到升钟寺配合当地中共党组织,发动群众开展第三次升钟寺农民武装起义游击战争。余江震到升钟寺后,组织起了一千多人的武装游击队,到处打击敌人,袭击升钟、保城、皂角、凤鸣等区乡公所,提了团枪,镇压了大批土豪劣绅官吏,狠狠打击了敌人的威风,有力地配合了红军总部的渡江战役。红军渡江后很快解放了升钟地区,随着苏维埃运动和扩红工作的开展,红军将余江震领导的游击队扩编为“升钟寺独立师”。独立师在配合各级苏维埃政府完成打土豪、分浮财、巩固发展苏维埃运动和扩红等工作后,就跟随红军西征。
当时参加升钟寺独立师的战士刘大坤(黎有坤,升钟寺人),建国后先任北洋舰队司令员,后任河南军区司令员,中将军衔,已离休。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