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大荔县地方名人:崔长见

家乡区县: 渭南市大荔县

北黄村地处大荔县西北6公里处,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354户,1786口人,耕地3996亩。自1979年至今,崔长见一直任该村党支部书记。近30年来,他带领群众平田修路,打井上电,建大棚,调整产业,将一个有名的贫困村领上了致富路。

上任伊始,崔长见就暗下决心要改变北黄村的落后面貌。从1995年起,他多次组织召开全体党员干部会及本村的“能人”座谈会,让他们出点子,想办法。1996年春节期间,他又邀请本村在外工作人员召开座谈会,专题讨论北黄村的发展问题。期间,多次组织干部和“能人”出外考察,借鉴外村的成功经验。经过反复商量,他们决定发展设施农业,提出了“稳棉、优果、大力发展大棚瓜果”的思路。

主意拿定后,崔长见开始为贷款四处奔波,托熟人,找关系,争取到20万元贷款。他要求党员干部带头建棚,不几天就有100多户报名。经过努力,一个占地100亩的大棚基地出现在北黄村。建棚头一年,便实现了每棚收入均在7000元以上的经济效益,取得了“一个棚顶十亩棉”的收效,在北黄村及其附近引起了轰动。

为了进一步发展北黄村经济,崔长见把目光瞄准在了修路上。他组织召开两委会,讨论修建北黄村通往县城的柏油路。除村里自筹外,还有30万元缺口,崔长见又多次到省、市、县有关部门打报告申请补助。每次出门他恨不得把一个钱当两个花。有群众见他这样,不忍心地说:“你这何苦呢?钱不够,慢慢来,把自己身体搞垮了就不划算了。”他却只是笑笑:“不能再慢了,这路再要是修不好,咱的产品咋销售呢?”付出总有回报,他硬是争取到30万元。

修路时,正值炎夏,他在工地上坚持干了近两个月。当一条7公里的柏油路修通时,群众激动地说:“崔支书真了不起!人老几辈想都不敢想的事,他竟变成真的了。”

1997年起,北黄村开始大规模建棚。

在种植管理上,崔长见重视对大棚实行科学化管理,多次请国内有名的专家来北黄村给群众讲课,进行技术指导。自建棚以来,共办技术讲座100余期,发放资料2万余份。他自己通过钻研,很快掌握了油桃、圣女果、洋香瓜等的管理技术,成了村民口中的“专家”、“教授”,经常帮助群众解决种植、管理中遇到的难题。

正因如此,北黄村大棚效益一直很好,每棚油桃年收入均在万元左右,有的高达14000余元,仅此一项,全村人均纯收入就提高了900元,创造出了用10%的土地获得全村土地总收入一半以上的典型经验。

“一业带来百业兴”,如今的北黄村,油路畅通,交通便利,巷道干净卫生,房屋整齐高大,昔日的贫穷面貌荡然无存。在村中心地段,新建了商店、饭店、舞厅、冷库、理发店、浴池、家电、摩托维修部等,真像小城镇一般,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活。

近年来,该村先后被大荔县委、县政府命名为“小康村”、“文明村”、“治安模范村”;1999年又被渭南市委命名为“奔小康功勋党支部”,他自己也被评为大荔县“十佳村干部”,被渭南市委命名为“党员科技示范标兵”,并光荣地被选为赴市党代表。现在,他正为实现“西北大棚第一村”而继续努力着。

错过(2014-06-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