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二郎山位于神木县城西,因山上有二郎庙(主奉赵二郎)得名。此山双峰兀起,中稍低凹,形若驼峰,故也称驼峰山。窟野河与芹河两河夹持一峰狭长高耸如刃,十分奇特。二郎山呈南北走向,山势蜿蜓跌宕,巍峨险峻。
二郎山位于神木县城西,因山上有二郎庙(主奉赵二郎)得名。此山双峰兀起,中稍低凹,形若驼峰,故也称驼峰山。窟野河与芹河两河夹持一峰狭长高耸如刃,十分奇特。二郎山呈南北走向,山势蜿蜓跌宕,巍峨险峻。在前后1公里多的山脊上,因地就势,错落有致地建有殿、庙、亭、阁,形成一个庙群。
陡峭的三百六十多级石阶拾级而上,登至三百二十多级便是山半月门牌楼。正面刻有林则徐诗:“海到无边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额“一山无峙”,背面是“欲上青天揽明月,更倾东海洗乾坤”,额“锦绣山河”。过了山半月门牌楼,第一处建筑是八仙洞,洞内原有八尊塑像,文化革命遭破坏,1984年重绘八仙图,修复神像。过了八仙洞,是地藏洞,沿着“骆驼头”上的“之”字形曲径再往上便是浩然亭,此亭建于1937年,1939年仲秋抗日将领何柱国邀请热血志士在此共誓抗日决心,并亲笔为亭额题写“天地正气”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顺“骆驼头”北上,有二郎庙、水母宫、诸神殿。一路凭栏远望,神木县城尽收眼底。诸神殿后有韦驮阁(护国寺)、三教殿。三教殿在二郎山第一峰巅,穿廊叠檐,别致典雅。殿内供奉儒、佛、道三教始祖孔子、如来、老子,东西两面墙上有九龙山(东山)和二郎山(西山)全景壁画,可供游人了解400余年来神木城郊名胜大观。
此幅壁画局部人物刻画栩栩如生,线条勾勒流畅沉稳极具表现力。设色艳而不媚,采用矿物颜料,数百年沧桑历练至今鲜艳灿烂,只惜保护不好多有残破,不过能从文化大革命的劫难中留存下来,已是万分的侥幸了。
教韦殿复穿韦驮阁,转杏雨林,或沿殿后石级而下,便到了第一驼峰,此峰叫玉皇峰,祖师庙、三义殿、玉皇阁接上连下,彩廊玉栏。在“驼背”上爬上几丈的石级,跨入第二个驼峰时,中间有一窄窄的石径相连,上护栏杆,名曰“担桥”(继续桥)。一担担着两座驼峰,甚是奇妙。
第二个驼峰上一座庙门,几重幽洞,是娘娘庙。“驼峰尾巴”上,孤立着最后一座庙宇,叫“山神庙”,供奉的是“镇山之神”。站在此处,极目东南,但见对面“龙眼透日”、“虎头吼风”、“纱帽舒云”、“锦屏叠雪”等。俯瞰窟野河大桥车水马龙,从河岸的情形可以看出,当初河水滔滔奔流的磅礴气势!可惜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河床已基本干涸了。
二郎山古建筑群的始建年代难以详考,现只见重修诸神殿梁记云“大明嘉靖三十四年....重修”。可见其建筑至少可以追溯到400多年前。近年来,屡经补修、增修、二郎山面貌一新。陕西、山西、内蒙古等省(区)的游客络绎不绝,尤以每年四月初八、六月二十二日庙会期间为甚。是神木县主要旅游景点之一。
二郎山上最大建筑:诸神殿
山上地势狭长窄小,因此建筑一般都规模很小布局紧凑,但别有一番韵味。四方信众虔诚跪拜,香烟缭绕,钟磬时鸣,显出此地香火鼎盛之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