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舆虽小,却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在悠悠的岁月中,平舆为我们中华民族培养了无数优秀儿女。从周文王之母太任到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从东汉名士陈蕃,许詔到清末著名的捻军领袖之一的陈大喜,还有如今的中央委员,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等等。他们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繁荣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今天我就来和大家先说说陈蕃。说起陈蕃,或许你太熟悉。但说到“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个历史典故,大家肯定都不会陌生。不错这个典故讲的就是我县名人陈蕃,陈仲举。
话说陈蕃少年时期,曾经悠闲地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有一天他父亲朋友薛勤来看望他。看见满院一片狼藉就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薛勤知道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认为他与众不同。于是薛勤就说出来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陈蕃(?-168年),字仲举。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北)人。东汉时期名臣,与窦武、刘淑合称“三君”。汉灵帝即位后,为太傅、录尚书事,与大将军窦武共同谋划翦除宦官,事败而死。
陈蕃为官时以刚正不阿,敢于犯上而著称。《后汉书·卷六十六》这样写道: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脩武令。稍迁,拜尚书。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又诏下州郡,一切皆得举孝廉、茂才。蕃上疏驳之曰:「昔高祖创业,万邦息肩,抚养百姓,同之赤子。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失和,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奉公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又三署郎吏二千余人,三府掾属过限未除,但当择善而授之,简恶而去之。岂烦一切之诏,以长请属之路乎!」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太守。性方峻,不接宾客,士民亦畏其高。征为尚书令,送者不出郭门。
陈蕃虽为高官,但是从来不摆架子,对待高士十分敬重。与他少年时”怠慢“薛勤真的是有天壤之别啊。有一次,陈蕃因犯颜直谏得罪宵小而被挤出京都洛阳贬放豫章郡任太守。一到地方陈蕃连官衙都没进便急问左右徐孺子家住何方必欲先看之而快。平时不接待宾客的他,这一次居破例在太守府为徐孺子特备一榻,徐来则张之,徐去则撤之。这就是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写到的“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简括地勾勒出陈蕃礼贤下士高迈风范。
平舆,这座承载者我满满记忆的城市。今天,我因你而自豪;明天,你会因我而骄傲。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