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师范大学(Hebei Normal University)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和光荣传统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起源于1902年创建于北京的顺天府学堂、1906年创建于天津的北洋女师范学堂、1996年6月,原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学院、创建于1952年的河北教育学院以及创建于1984年的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河北师范大学,是中国较早成立、规模较大的高等师范院校之一。
截至2012年,学校占地1829亩,馆藏图书340.64万册,有在职教职工2856名,在校本、专科生36371人,研究生4191人,成人教育学生14760人[1],设21个专业学院,1个独立学院(汇华学院)。有本科专业10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学科专业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1]
中文名河北师范大学
外文名Hebei Normal University
简 称河北师大(HEBNU)
校 训怀天下,求真知
创办时间1902年
类 别国办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师范
主管部门河北省教育厅
学校属性省属重点本科大学
现任校长蒋春澜
知名校友梁漱溟、汤用彤等
所属地区河北省 中国华北 环渤海经济区
主要院系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文学学院等
国家重点学科1个
硕士点131个
博士点49个
院 士1人
主要奖项2009年获国家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
2010年进入“百篇优博”院校行列
学校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南二环东路20号
院校代码10094
目录
1历史沿革
▪ 学校前身
▪ 四校合并
2学术研究
▪ 科研建设
▪ 科研机构
▪ 学术资源
3办学规模
▪ 院系专业
▪ 学科建设
▪ 师资力量
▪ 教学建设
▪ 合作交流
4学校领导
▪ 历任领导
▪ 现任领导
5知名校友
6学校校区
1历史沿革
编辑
学校前身
河北师范学院
清光绪二十七年七月(1901),顺天府尹奏请设立西文东文学堂,八月初八被批准,在府内试办。九月,皇帝批准顺天府尹的请求,降地安门外兵将局旧址拨给顺天府办学。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秋,顺天府学堂移设兵将局,正式定名为顺天中学堂。(此事被官方标志为河北师范大学成立)。从京兆和顺天府各州县以及在京官员子弟中招收学生。开设修身、经学、中国文学、算学、历史、地理、博物、物力、化学、法制、理财、图画、体操、英文、法文、东文等课程,学制4年。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顺天中学堂改定为顺天高等学堂。1907年由顺天府学堂在原址改设(中学仍保留)。开设课程有人伦道德、经学、国文、德文、英文、拉丁文、算学、动植物学、物力、化学、兵学、体操等。学制4年。辛亥革命后,改称顺天高等学校。
1913年,顺天高等学校改京兆公立第一中学;
1925年改京兆高级中学;
1928年,直隶改河北省,京兆高中遂改为河北省第十七中学(校址北平);
1933年,河北省立第十七中学改名为河北省立北平高级中学;
抗战时期,部分师生西迁陕、甘办学,校本部被日伪政权改名为河北省立北京高级中学、北京市立高级中学(1940年);
1945年,学校恢复战前旧名(河北省立北平高级中学);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学校改名河北北京高级中学。
新校徽
新校徽
1951年将河北北京高级中学“逐渐改为”河北师范专科学校。暑期,招收数学、理化、生物三科新生134名。9月3日开学。其时,该校有教师8人。职工23人。初设数学、理化、生物三科,学制1年。1952年改为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4科。1953年改为学制2年。
1956年由河北师范专科学校扩建而成。设置中文、历史、政治、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等系,生物科并入当时的石家庄师范学院(即1956年从天津迁到石家庄的原河北师范大学),在校生583人。还建立了函授科,招收物理、化学科函授生185名。院长由李继之兼任。1957年增设中文系,化学科改为化学系。1958年8月河北师范学院(天津)迁至石家庄后留在天津院系组成的河北天津师范学院(现天津美术学院前身)之中文、历史两系并入,1959年又增设外语系(设英语和俄语两个专业)1957年至1960年由地安门外原校址(北黄城根59号)搬迁至和平街新校址办学。1961年,华北人民大学撤销,部分师生并入,建立政治教育系。同年,铁道师范学院撤销,其数、理、化三个系学生并入。
文化大革命时期,河北北京师范学院遭到极大破坏,停止招生达5年之久。在当时极左思潮影响下,1969年底,河北北京师范学院奉命迁至河北宣化办学,改名河北师范学院。1970年恢复招生,设置中文、历史、政教、外语、数学、物理、农基(1973年恢复为化学系)、文体(1970年增设,含音乐、美术、体育三个专业)等系。1981年文体系分为艺术系和体育系。
1979年2月,河北省革命委员会作出河北师范学院从宣化迁至石家庄办学的决定。1981年8月,历史、政教两系师生迁至石家庄,10月,新生在石家庄新址入学;1982年9月,河北师范学院党政机关迁至石家庄市红旗大街105号新址(现为石家庄市红旗大街601号-即现河北师范大学前西校区东院,现汇华学院地址)办公;1984年12月,搬迁任务全部完成。截至1995年,学校设置中文、历史、法经、数学、物理、化学、音乐、美术、工艺技术、俄语、英语、民族经济与行政管理、广告传播等13个系32个专业。学校为当时河北省属6所重点大学之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