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丰历史名人

家乡区县: 江西省宜丰县

古邑宜丰,"山川之胜,人物之盛,文章之富,甲于旁邑"。以炎凉适宜,物阜民丰而得名。
  宜丰地域,在春秋战国时期,先属吴国、继属越国,再属楚国。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6),宜丰属九江郡。汉高祖六年(前201)九江郡一分为三,其一为豫章郡,领辖18个县,宜丰则属其中的建城县。到三国吴大帝黄武年间(222-229),始建宜丰县,以后兴废多次,到宋太平兴国六年(981)以宜丰旧地立新昌县。民国3年(1914),因与浙江省的新昌县同名,又复名宜丰县,至今已有1770多年的历史。
  在这1935平方公里的空间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万物宜生。经过历代劳动人民的艰辛奋斗,创造出丰厚的物质文明。是当代中国的竹子之乡,猕猴桃之乡,全国乡镇企业发展百强县。
  在这1935平方公里的古邑中,有无数英雄豪杰的战迹。南宋建炎四年(1130)至绍兴三年(1133),岳飞率岳家军在宜丰境内战金兵擒斩金将卜颜铁木儿、卜颜朵金儿、布呵友,金兵大败。清咸丰五年(1855),太平军翼王石达开统兵3万四战宜丰城。民国19年(1930),红一军团在毛泽东、朱德的率领下于8月进驻宜丰城。毛泽东、朱德住在城东张家屋,共同签署了《由宜丰向万载集中的命令》。民23年(1934),红17师在肖克师长的指挥下,与敌在天宝的黄沙激战,以不足3个团的兵力,歼灭了敌军4个团,成为红军战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在这古邑中,历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灿烂的文化,既有源远流长的石器文化,已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商周文化、春秋时期的文化遗址14处;又有传播中外的禅宗文化,禅宗五宗中的临济宗和曹洞宗的祖庭分别在宜丰的黄檗山和洞山,加上五峰山誉为"释家三大祖庭",在宋代便有"临天下,曹一角"之说;更有多姿多彩的古代文化,商周青铜,春秋铁器,秦汉砖瓦,唐宋建筑,明清字画都闪烁着宜丰文明的奇光异彩。
  在这193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明哲辈出,代有英才。翻开各种人物辞典、图书集成,宜丰的英杰名流无不闪烁其中。有晋宋伟大诗人、思想家陶渊明,有南宋状元姚勉,有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事革命军队政治工作的杰出领导人熊雄等。据查,自汉至清历代名人载入《中国人名大辞典》的有42人,载入《中国文学家大辞典》的有6人,载入《中国画家大辞典》的有3人,载入《中国医学家辞典》的有2人。自宋到清,中状元1人,中进士173人,中举人691人,有8人20部著作收入《四库全书》中。宜丰这块土地,过去养育出一批又一批英才名流。进入20世40年代,尤其是宜丰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培育下,宜丰涌现了一大批党政军高级干部,担任过副厅级以上、大校以上领导的有张海如等14人。张海如2001年提升为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赣州市委书记。同时,涌现出20多位博士学位的精英
  《宜丰历史名人》这本书,把历史上宜丰的英杰名流的好品德、好作风、好业绩用现代语言写出来,是一件很有意义,也是很有价值的工作。在大力推进以法治国、以德治国的当今,这既可起到"存史、资治、育人"的激励作用,又为进行爱民、爱国、爱岗、爱家乡教育提供了很好的乡土教材。前人已创造出美好的宜丰,我们应该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创造出无愧于前人,也无愧于子孙后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宜丰。

Eve1221(2014-06-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