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想到,著名的佛教禅林圣境——湖北省广水宝林寺消失了。在中国的版图上再也找不到它的标记。
宝林寺,虽然你集风景、名胜、古迹、文化于一身,但在愚昧与文化、野蛮与文明的较量中,你被撕咬和吞噬。在历史厚厚的尘埃里,你只是一粒毫不起眼的微尘。
我见证了你的“最后”,听得见你遥远的呼喊。
那时残败的宝林寺风景依然秀美。寺内虽然仅剩下一座大雄宝殿和一两栋陈旧的僧房,可在苍松翠柏的掩隐下仍不失古寺的神秘和风采。
宝林寺坐落在桐柏山与大别山交界处风景俊秀的中华山西面脚下一片开阔的岗地上,岗地树绿草秀,东北直连山林,朝南俯瞰大片沙地桑田,一条清澈见底的排龙河逶迤从古寺西边流过,如闪闪银练飘渺在天地之间。颇有灵气的岗地伟岸挺拔,托起一座古寺,幽幽深深,掩藏着无尽的禅机。
寺内古柏参天,苍松涌翠;大雄宝殿前的一棵古银杏,已逾千年沧桑,树高十余丈,树粗八九人围抱不住,枝叶繁茂,像一把巨伞挡天遮地。银杏树是鸟的天堂,成百上千的鸟儿栖息树上。清晨东方微染,薄霭朦胧,鸟鸣悦耳如竖琴齐奏。宝林寺从沉睡中醒来,舒缓地抖落雾霭,羞涩地轻拂面纱,泼墨般身影似幻似真。远处群山含黛,牛哞鸡鸣,一幅古寺晨沐图,恰似人间仙境,感动得叫人驻足难返。
大雄宝殿高大轩昂,气势宏伟。殿堂足有七开间,高七丈许,全为木梁结构。殿内木柱粗圆高大,均为楠木做成。只是大殿内空无一物,年久失修,已露破败景象。
殿前空地上有一铁菱角,重约两百余斤,黑漆漆的几百年不生锈,相传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此剃度练功习武所用,也是宝林寺携手少林寺切磋“经武”的见证。大办钢铁的年代曾把它扔进土制炼钢炉里烧炼几天几夜也熔化不了。没耐何村人只好把它丢回寺内,几十年无人问津。我到寺里去玩,总要去试一试、抱一抱铁菱角。
大雄宝殿无人看管,孤零零、空荡荡的。每逢下雨,在田里劳作的村民就把收割的庄稼挑到殿里躲雨。抱怨声、粗野的玩笑和叫骂声不绝入耳,乡调坎语在大殿里回荡。我坐在他们中间,听他们炫耀宝林寺。
看书上记载,从前的宝林寺大得很,是皇家寺庙,香火兴旺,和尚们足有“一个团的兵力”。四处八方来烧香拜佛的人跟赶集一样;小和尚早上起来开门,一直到晌午才能全部打开!可见经堂门扇之多,寺院规模之大。和尚念经的声音从早到晚不断,赶上庙会,更是热闹非凡。
但现在宝林寺成了没有户口的破落户,与周遭的村民毫无瓜葛,似乎成了占地不拉屎的累赘货,幸好还能在此躲躲雨,好歹能充当个公用场所。于是百无聊奈、丧失“自豪感”的村民们困在大殿里,空气里弥漫着劣质烟味和浑浊的衣服酸臭味。有人在大殿角落里撒尿。他们现在是大殿的主人主宰着宝林寺的命运。
宝林寺走了,走得“粉身碎骨”,走得如此“平常”。谁也见证不了这里曾经有一座宝林寺,更不知道它的兴盛和辉煌;惟有寺里古老的银杏和苍松翠柏目睹了这一次次变迁。
历史文化能不能少点遗憾,有多少遗憾可以找回,永远找不回,我们是不是该反省?
宝林寺在广水,广水之梧桐子:http://wutongzi.com/kan/hubei/guangshui.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