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善寺位于西安城南约2.5公里的小寨兴善寺西街。大兴善寺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兴善寺现存都是明代建筑。进山门,东西两旁有钟楼及鼓楼,天王殿内,居中是弥勒佛,为宋代木刻,两侧站立着四大天王。门内前有金刚殿,后为大殿,大殿供释迦牟尼佛像,两侧有十八罗汉。最后为千手千眼观音殿,观音殿两侧有五楹配殿,寺的后院是法堂方丈。
大兴善寺始建于晋武帝司马炎泰始至泰康年间(公元265——公元289年),距今1600余年。初称遵善寺。隋文帝杨坚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在遵善寺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因寺院在都城大兴城的靖善坊中,故易名“大兴善寺”。 隋唐时代,长安佛教盛行,由印度来长安传教及留学的僧侣,曾在寺内翻译佛经和传授密宗。隋文帝杨坚开皇年间,印度僧人那连提黎耶舍等人曾先后来到长安,住寺内翻译佛经59部278卷。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四年至八年(公元716——720年),号称“开元三大士”的印度僧人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到此传授佛教密宗,大兴善寺因此成为当时长安翻译佛经的三大译场之一,成为中国佛教密宗的发源地,也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地方。唐武宗会昌年间(公元841——846年),大举灭佛。全国有4600余座寺院被拆毁,大兴善寺亦难逃劫难。以后屡有重修,以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的修复工程最多,先后重修了方丈、殿堂、钟、鼓楼和山门等。清同治年间,寺院建筑再次被毁,仅存钟、鼓楼和前门。现存寺院建筑沿正南正北方向呈一字形排列在中轴线上,依次是天王殿,内供弥勒菩萨;大雄宝殿,内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十八罗汉以及地藏菩萨<青铜塑像一尊,为日本国高野山真言宗空海大师同志会赠;观音殿,内供明雕檀香千手千眼菩萨一尊;东西禅堂,西禅堂壁间的大镜框内装有“开元三大士传略”,是研究大兴善寺的宝贵资料;后殿藏有唐代铜佛像和宋代造像,形态各异,独具风格。此殿为大兴善寺的法堂。另外,在寺院的西侧修一佛他,以纪念那些为大兴善寺的繁荣作出贡献的僧侣。大兴善寺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兴善寺现存都是明代建筑。进山门,东西两旁有钟楼及鼓楼,天王殿内,居中是弥勒佛,为宋代木刻,两侧站立着四大天王。门内前有金刚殿,后为大殿,大殿供释迦牟尼佛像,两侧有十八罗汉。最后为千手千眼观音殿,观音殿两侧有五楹配殿,寺的后院是法堂方丈。上悬清朝光绪皇帝亲书"觉悟众生"匾额。寺院至今保留着唐代转轮藏经殿遗址,高出地平面1米,略呈方形。大兴善寺既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佛家寺院,也是一处旅游观光胜地。在繁华而喧闹的古都西安,大兴善寺古柏森森,遮天蔽日,给人以无限的幽雅与肃穆。
大兴善寺位于西安南郊小寨兴善寺西街,始建于西晋武帝泰始二年(公元265年),是西安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佛寺之一。隋文帝开皇年间扩建西安城为大兴城,寺占城内靖善坊一坊之地,取城名“大兴”二字,取坊名“善”字,赐名大兴善寺至今。隋唐时长安佛教盛兴,隋开皇年间有印度僧人那连提黎耶舍、那崛多,达摩及多等先后来华传授佛法并翻译佛经。唐玄宗开元年间又有开元三大士之称的印度高僧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先后在大兴善寺翻译佛教密宗经典,大兴善寺成为长安三大译场之一。不空法师在大兴善寺传法、灌顶弘扬密法,学成归国盛弘密法,大兴善寺被日本真言宗尊为祖庭。大兴善寺是一座具有中外影响的古刹,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开放寺院之一。从刻有“大兴善寺”石额的山门入内,是弥勒殿内奉明代托纱金装的弥勒菩萨像;两侧塑有密宗特色的四大天王。其后是大雄宝殿供奉着三方佛:中为释迦牟尼佛;东为药师佛;西为阿弥陀佛;两边是十八罗汉,塑像庄严,赤金装饰,辉煌夺目。大殿两侧钟、鼓楼内有寺僧监制的直径1.5米大鼓。 穿过大雄宝殿,汉白玉台上站立着慈祥、庄严的平安地藏菩萨青铜塑像,是日本国真言宗空海大师同志会,为体现日本真言宗信徒缅怀祖庭,增进中日友好交往而赠送的。过唐转法 轮殿遗址是宏伟轩昂的观音殿,雕梁画栋,飞檐凌空, 古朴中透出华丽,殿前月台宽阔,方砖铺地,有雕刻精美的青石护栏。殿内正中莲台上供奉着香樟木雕刻、赤金装饰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转过观音殿,迎面是一株树龄三百余年的紫藤最为珍奇,如苍龙虬曲盘绕,蜿蜒于栅架之间,古朴苍劲,绿意盎然。东西配殿分别供奉从缅甸请回的玉雕释迦牟尼佛和卧佛。往北拾级而上是一座面阔七间大殿即法堂,正门上方挂有清末皇帝光绪手书的“觉悟群生”匾额,殿内供奉密宗的大日如来,稍间为东、西方丈室。整个寺院占地120余亩,殿堂、僧舍243间, 寺内种植名木花卉, 四季常青,郁郁葱葱,景色宜人,寺内还珍藏有名人字画及历代修葺寺院的碑石等历史遗物。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界明方丈暨两序僧众对大兴善寺作出全面规划,总体规划突出了佛教寺院的特点,一是以寺院现有建筑为主体的建筑群: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三佛殿、菩萨殿、说法堂、罗汉堂、议事堂、佛学院、藏经楼称为五殿、三堂、一院、一楼。二是东西园以旅游、观赏为主的亭、廊、阁、榭以及佛教宾馆、素食斋、茶苑、盆景花卉等寺庙园林景观。整体设计以佛教建筑为中心,形成南北平行的三条轴线,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建筑宏伟。不久大兴善寺将以崭新的面貌接待国内外的佛教徒及广大游客。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