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述
天后简介
天后林默,(公元 960 年—— 987 年)民间称之妈祖,是沿海百姓崇祀的海神。她是宋代福建湄洲屿的一个奇女子,短暂的生命留下了许多行善济世,救助海难的动人传说。历来备受治国者的褒封。人们逐渐把她奉之为神,顶礼膜拜。据资料显示,现今世界上约有一亿多人信奉天后,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天后宫,足见其影响的深远。
明代,南沙鹿颈村曾建有天妃庙一座,为南沙天后宫的前身。清乾隆年间,经重修定名为“元君古庙”,后被日夷炸毁。一九九四年,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实业家霍英东先生倡议并捐资重建南沙天后宫,于一九九六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诞辰)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庆典。
相关景点
南岭塔
塔高 45 米 、共 8 层。据传,修塔的原因大致有四:一是此塔可平衡右侧较高的大角山的主峰;二是应了所谓“左青龙”的说法;三是天后既为海神,就必应有指路导航的建筑物在此;四是该塔作为人们登高眺望的建筑,它同时亦是一座标识物。与此同时,这塔的层数是 8 层,之所以是双数,与其它塔单数的不同,是因为民间传说中有这么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男神仙的代码是单数,女神仙的代码是双数。天后是女神,因此天后宫内,无论是阶梯、瓦楞还是对联的单联(上联或者下联)字数,都是呈双数的。
大角山炮台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鸦片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英勇的中国军民在此与外国侵略者殊死拼斗,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烈诗篇。炮台在 1982 年被国务院正式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大角山炮台这一文物古迹十分重视,专门拨出巨款重修,并于 1997 年香港主权回归前夕对广大游客开放。现在对游客开放的七座炮台分别是:振威台、振定台、安平台、安胜台、安威台、安定台、安盛台(后改名为流星台)等,以及火药局即洋弹药库一座。
3历史发展
南沙天后宫始建于明朝,前身是天妃庙,清朝乾隆年间复修后定名为元君古庙,膜拜天后娘娘。在1940年代日本侵华时曾遭破坏。1995年由香港著名实业家霍英东捐款重建天后宫。
4建筑组成
整个天后宫可分为天后宫广场和宫殿建筑群两个部份。
天后宫广场
广大的天后宫广场占地1.5公顷,犹如天安门广场般宏伟,广场中央屹立了一尊面向汪洋大海的天后像,以保佑出海捕鱼的渔民顺风顺水。这座石雕天后像高14.5米,由365块精雕细琢的花岗石组成,象征天后娘娘一年365日都保佑着国家和人民。
宫殿建筑群
在天后宫广场的后方,清式建筑对称布局、高低错落地依山而建。广场后方正是建筑群的正门牌坊,穿过牌坊到达山门,即是天后宫的正门,室内供奉的是“千里眼”和“顺风耳”两尊神像。
继续拾级而上,山门的两侧有钟楼和鼓楼,钟鼓楼内的钟鼓都会按时敲击。在山门的上方为献殿,殿内供奉“蹈海天后”,四海龙王则持玉圭在两旁站立。再上方的正殿是整个天后宫的中心,有木雕神龛,供奉3.8米高、香梓木雕、贴金的天后像。正殿中除了天后像外,还首创以历史人物作陪神,别具一格。寝殿则在正殿之内,相传是象征天后娘娘起居之所,在这个寝殿中特别安置了一台织布机,以表示传说中天后娘娘曾在15岁时,于一次织布途中从海上救父脱险。另外,寝殿中还摆放床、梳妆台及镜子。
整个建筑群最高点是位于最后方的南岭塔。塔高45米,采楼阁式建筑,共8层(塔的层数有别于一般塔的单数层数,是因为民间传说中的不成文规定:男神仙代码为单数,女神仙如天后娘娘则使用双数,而8是双数中最高的数目,故建8层塔;另外,在这个天后宫内,无论是阶梯、瓦楞还是对联的单联,即上联或下联,都会用上双数)。在南岭塔可远眺整个南沙天后宫范围。南沙天后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