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世为豪族,少以侠知名。后入长安游太学。文明初进士及第,拜麟台正字。从征西域,至张掖而返。后转右拾遗。又随军东征契丹,参谋军事。返京后,仍为右拾遗。谏议多不合,因解官还乡。为县令诬陷,入狱,被迫害致死。其为诗力主恢复汉魏风骨,一变初唐浮靡诗风,或讽谏朝政,或感怀身世,落地作金石声。他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陈子昂主张改革六朝以来绮靡纤弱的诗风,恢复《诗经》的“风、雅”传统,强调比兴寄托,提倡汉魏风骨。存诗100 余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感遇》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他的律诗较少,但如《晚次乐乡县》、《渡荆门望楚》、《春夜别友人》、《送魏大从军》等五律,音节浏亮、风格雄浑。显示出近体诗趋向成熟时期的特色和刚健有力的诗风。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其诗思想进步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张九龄、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都从中受到启迪。但他在大力反对颓风的同时,忽视了六朝诗人长期积累的艺术经验。其诗往往质朴有余而文采不足,有些诗篇语言较枯燥,形象不够鲜明。陈子昂亦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前驱者。他的散文虽仍夹杂部分骈偶语句,但大体上质朴疏朗,接近先秦两汉古文,改变了唐初文风,但其散文成就不及诗歌。 子昂死后,其友人卢藏用为之编次遗文10卷。明弘治年间杨澄校刻杨春本《陈伯玉文集》10卷,收辑作品较多。今人徐鹏校点的《陈子昂集》比较完备。
陈子昂一首“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开唐诗之先锋!他的诗,内容充实,感情丰富,语言刚健质朴,为唐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