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耀先轶事

家乡区县: 南充市南部县

秦耀先老师于上世纪30-40年代在南部县执教和办学多年。而今县里许多离退休老领导、老教师以及社会上许多老知识分子都曾经是他学生。大家凡提到他,总是敬佩有加,赞不绝口。他毕生以教书育人为已任,曾经为南部教育事业开创过新的局面,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他的人格魅力、道德文章常被人们广为传颂。兹将一些口碑资料整理成稿,以示后人。
(一)
秦耀先老师,盐亭县富驿镇(原属南部县)人,早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博学多才,先后执教于乐山、三台、剑阁、南部等县中小学。曾剑阁师范教导主任、南部中学校长,又协助杜藉菁创办私立民宜中学任教导主任。1942年在富驿家乡创办私立大公中学并任校长。秦耀先老师教学能力强,几乎门门课都能上,特长于国文。他讲古典文学,深入浅出,譬喻生动,《诗经》、《楚辞》中深奥词句,凡经他讲解,学生一听就懂,许多章节至今言犹在耳,久久不忘。他在杏坛执教20多年中,治学严谨,教风规范;热爱学生,诲人不倦;任人唯贤,择师从优,极其重视人才培养。抗日战争时期,大批流亡知识分子涌入四川,为谋职求生奔波踬踣,备尝艰辛,而国民政府对他们不但不予关顾,反而横加刁难。秦老师却十分关心这批知识分子,常为他们排优解难,解囊资助,并将他们中的优秀分子万鹏飞、路荃生、程叔迈等先后聘为南部中学、民宜中学教师,让他们的才智得到充分发挥,而这些老师也不负众望,为教书育人呕心沥血,竭尽全力,为南部县的教育事业作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
秦老师生活简朴,即使逢年过节,也仍穿着半旧的粗呢大衣,留着披头。但他常常自掏腰包资助贫困学生。每逢初二、十六打牙祭,总要请几个穷学生一起吃饭,鼓励其奋发上进。学生蹇耀堂、李芝秀、何亚新等初中毕业成绩名列前茅,因无钱升学,由秦老师资助去投考高中。更值得一提的是,秦老师在剑阁师范执教期间,为南部、盐亭县近两百多名贫困学生大开方便之门,使他们得以受到良好的师范教育。这批人在解放后均成为南盐两县教育战线上的骨干力量,为奠定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基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
南部的老人们常常称赞秦老师的口才。的确,他善于辞令,语言极富感染力。加之他思维敏捷,出口成章,更有爱国爱乡的凛然正气,最能打动听众。每当他登台演讲,语言铿锵,眉目飞扬,豪情四溢,常使台下听众为之同声相应。在学校对全体学生讲话,声情并茂,更具魅力。其声抑扬顿挫,别有一番情致:抑则如在弦之箭,引而待发;扬则如鹰击长空,凌厉突兀;顿则如鼙鼓点击,惊心动魄;挫则如柳暗花明,转折有致。他侃侃流韵的讲话中,许多启迪性的言词,人们记忆犹新。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在三台县举办抗日动员大会,秦老师在万人大会上,慷慨陈词,控诉日寇轰炸平民的种种暴行。他字字血,声声泪,顿使群情激愤,仇恨满膺,万人振臂齐呼“血债要用血来还!”“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其声威之壮,足以惊天地而泣鬼神。当国民党发动内战期间,地方上盗匪蜂起,恶吏横行,苛捐杂税多如牛毛,人民不堪重负。在这种情势下,富驿乡乡长竟勾结土匪,于1946年4月26日洗劫富驿场。当地驻军在一姓庄的排长率领下,奋起进剿。由于官匪勾结,援军受阻,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庄排长和另八名士兵壮烈牺牲。事后,富驿人民自发地为庄排长等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秦耀先老师主动参加了追悼会,并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讲演,痛斥了官匪勾结、鱼肉乡民的罪恶行径,博得满堂喝采。接着,他又自撰一联挂于灵堂,联语曰:“乡长通匪你剿匪怎的不死?人民望救官不救咱个下台!”这犀利的言词,中肯的联语,深刻地揭露了官匪肆虐的反动本质,更展示了他的正义感和同情心。此事,至今还被当地群众口碑相传。
(三)
秦耀先老师才华横溢,笔下几乎倚马千言。临解放时参加了南部地下党组织领导的解放委员会,任委员,为南部县顺利解放和新秩序的建立,发表过许多有益的言论,写过不少宣传新政策的文章。1950年中小学教师集中于南充进行思想改造,他利用两个晚上的课余时间,新编了一个推动思想改造的剧本。在此前后,还有不少学生读到过他曾经发表过的散文作品,诸如《春假三日记》、《论茶道》、《快邮代电》等,常使读者耳目一新。在他的薰陶下,其子女亦酷爱文学。长子秦传鼎先生长期在教学之余,钻研文学,多年笔耕不辍,连续在国内外报刊发
表过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已由国家正式出版社陆续出版文集10多部,在国内外发行,从而成为著名散文作家,早经中国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综观秦耀先老师一生重教,不仅常鼓励师范学生献身教育事业,也勉励儿女要为人师表。他常说:“教师如山间明月,江上清风,自有那么一种晶莹潇洒的气度。”又说:“教师如红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他人,那情蕴虽有点悲凉,但燃烧就是辉煌,且能照亮他人,还会有什么遗憾呢?”像秦老师这样毕生执教办学,为培养人才不遗余力,虽不能说他是教育家,可他身而子,子而孙,全家至今三代已有十四人从事教育工作,累计教龄300余年,称其为“教师世家”确是名副其实的。
1951年秦老师不幸冤死。遇难前夕,曾遗绝笔一首,诗曰:“生何贪恋死何怯,最是伤心遭不白。此身今同草木腐,此心耿耿昭日月。”1984年秦老师冤狱得以平反。

苏昀(2014-06-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