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师范附属小学

家乡区县: 大冶市

在大冶市最繁华的黄狮海街,座落着一所花园式的学校——大冶师范附小(以下简称“附小”)。附小是黄石市一等示范学校,它以其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环境、一流的质量闻名于鄂东南地区。它是大冶市适龄儿童向往的地方。学校环境优美,首先印入眼帘的是那精巧别致,独具特色的校门,校内绿树成阴、花圃飘香,教室走廊墙上那一幅幅出自于学生手中的书法、绘画更增添了校园教育氛围。
学校自创办以来,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改革,全面育人,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确定了“文明健美、乐学创新”的校训,形成了“乐学、勤奋、团结、进取”的学风和“敬业、爱生、严谨、创新”的教风,有一个治校有方的领导班子和一支施教有方、爱岗敬业、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学校领导班子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长期以来,致力于学校管理工作,在工作中不断探索新路,勇于开拓、创造,使冶师附小独具风格。学校先后被评为“中国名校六百家”、“全国‘注·提’实验先进单位”、“全国启发式教学示范学校”、“湖北省教改名校”、“湖北省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湖北省体育科研先进集体”、“湖北省科普先进单位”“黄石市科研十强学校”、“黄石市民主管理示范学校”、“黄石市花园式学校”、“黄石市体卫艺先进单位”、“黄石市合格实验小学”、“黄石市六好文明学校”、“黄石市一等先进学校”等大批荣誉。
半个多世纪以来,附小之所以不断壮大、不断走向辉煌,之所以能够成为远近闻名的学校,得益于各位领导的关心和爱护,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得益于附小各届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还因为附小有其六大优势:
一、领导班子,务实创新
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是一所学校之所以能成为名校的关键。我校的领导班子,有着非常前卫的办学理念:以诚信,求声誉;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促发展。他们本着以人为本,以德立校,依法治校,全面育人的办学思想,牢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办学宗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在全国率先开展“全脑型”体育教育模式、“全国启发式教学”、“全国‘注·提’实验”等教改实验活动、在黄石地区率先成立了小学生铜管乐队、在黄石地区率先创办家长学校、黄石日报多次报道我校家访的成功经验……从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二、教师队伍,爱岗敬业
一支敬业爱岗、教书育人、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 ,是一所学校之所以能成为名校的重要保证。我校的教师队伍中,有中学高级教师 7 人,小学高级教师70 人,省、市优秀教师 30 人,市学术带头人 2 人,市学科带头人 2 人,大专以上学历达98%。
我校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一是坚持师德教育常抓不懈,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二是加强了岗位基本功的培训,注重教师的“三字一画一话”、微机、制作课件等基本功训练。如肖本勤老师获黄石市书法比赛第一名,在教师基本功五项全能竞赛中获全市总分第一名;马菁老师在黄石市普通话比赛中获一等奖,并被吸收成为湖北省普通话测试员。叶茂江、纪海清、毛泽佳老师制作的软件荣获黄石市一等奖、湖北省二等奖、国家二等奖的好成绩,纪昌元老师制作的教具在省、市获一、二等奖。近几年来,我校教师公开发表论文150 多篇,获全国的论文奖20多篇,省级论文一等奖40篇,参加国家、省、市各级教学技能竞赛获奖各达 100 多人次。
三、机制健全,管理规范
健全的机制,规范的管理,是一所学校之所以能成为名校的有力保障。我校建立和健全了适应现代化教育管理要求的管理体制,构成了“管理决策、管理执行、管理咨询、管理服务、管理监督”五位一体的学校管理运行机制。制订了各类人员职责和各种规章制度。坚持依法管理、实施目标管理,狠抓常规管理。学校要求各处室、教研组、班级做到工作有目标,实施有计划,检查有记载,测评有结果,从而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协调开展和整体向前推进。
四、环境优美,设备完善
优美的环境,完善的设备,是一所学校之所以能成为名校的有利条件。我校校园玲珑优美、布局合理,集美化、绿化、净化为一体,处处营造着浓厚的育人氛围。实验室、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电视演播室、CAI 课件制作等 多个专用室,校园闭路网络和电话网络,一应健全的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五、德育科研,齐头并进
德育科研,齐头并进,是一所学校之所以能成为名校的坚实基础。
我校突出德育“重中之重”的地位。有健全的德育机构和稳定的德育骨干队伍,把德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做到“三位”(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学校德育以爱国主义、校纪教育和落实《小学生行为规范》为中心开展工作。开展了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一是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广播会议、红领巾广播站和班队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和行为规范教育;二是开展“六好文明班”和“十佳队员”活动,养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三是坚持每周的纪律卫生流动经旗评比制度,抓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通过一些活动,少先队涌现出了不少的“雏鹰少年”,其中石惠同学荣获“湖北省雏鹰奖章”。良好的德育工作,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了远大的理想和奉献精神,为使学生成为跨世纪的接班人打下了牢固的基础。现在德育内容具有层次性、广泛性,德育活动具有系列化、多样化。
我校积极开展教研教改,先后承担了全国“注·提”实验、全国启发式数学教学研究、小学生探究性学习等 7 个国家实验课题和 5 个省级实验课题。其中,“注·提”实验荣获全国阶段性成果一等奖,体育课题“火球”荣获国家“九五”规划科技二等奖,全国启发式教学实验成绩显著,学校被评为“全国启发式教学示范单位”。近几年,在省、市各级报刊发表教学论文60多篇,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如刘柏林老师,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在教研教改中成绩显赫,所写的论文多次获国家、省、市一、二等奖并多次在各级论文报告会上作学术报告。马菁老师是一位肯学肯钻的年轻老师,在语文教学中积极探索,不断进取,虽然教龄不长,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湖北省、黄石市“注·提”实验优质课评比中均荣获一等奖,撰写的《在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一文获全国“注·提”实验优秀论文二等奖。纪昌元老师在省、市自然优质课比赛中分别获一、二等奖。马儒贵、朱洪刚老师在省、市体育优质课比赛中均获一等奖。刘道龙、邓丽萍、柯向荣、许祖环、刘绍富、左锋老师在国家、省、市数学优质课比赛中分别获一、二等奖。石继英老师的录像课在省、市比赛中获一、二等奖。冯素群、朱翠萍老师参加黄石市活动课比赛获一等奖。黄彩云老师参加黄石市劳技课比赛获一等奖。陈刚老师参加黄石市美术课比赛获一等奖。冯慧琴老师参加黄石市英语课比赛获一等奖。象这样的教学骨干还有许多,真可谓层出不穷。其中“言语交际能力”实验课题获得中央教科所的充分肯定并进行推广。
六、五育并重,发展特长
五育并重,发展特长,是一所学校之所以能成为名校的有效途径。学校为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特长,建立了二十多个兴趣小组。由于学校五育并重,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培养了一大批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新苗。学校文艺节目屡次获奖,可谓“捷报频传”。
2000年学校舞蹈队参加市教委校园风采文艺演出,《我想……》获一等奖,《黄河边上的小姑娘》获二等奖。2001年五月四日参加市教委校园风采文艺演出,舞蹈《和平鸽与少年》获一等奖。七月参加黄石市第四届美育节文艺演出获一等奖,并作为唯一的舞蹈节目代表黄石地区参加湖北省第六届黄鹤美育节的比赛。2002年在大冶市首届少儿音乐舞蹈大赛中,有4 人获一等奖,8 人获二等奖,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2003年,在黄石市首届独生女才艺展示活动中,有 3 人获一等奖,5 人获二等奖。
美术成绩更造辉煌。2000年在大冶市第二届少儿书画大赛中,方一莎、王思召获一等奖;黎亚卿、易成丹、马骏、华晓艳获二等奖;2001年在黄石市少儿书画大赛中,马骏、华晓艳获二等奖;2002年全国金秋青少年书画大赛中方一莎同学获三等奖;2002年,在黄石市首届“明星杯少儿书画大赛 中,华晓艳同学获一等奖,马骏、易成丹、李文禹同学获二等奖;2003 年在黄石市首届艺术节中有四人获一等奖,二人获二等奖,五人获三等奖,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
在体育方面,学校长跑代表队连续十年获得大冶市迎春长跑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1997年,在黄石市“健神杯”元旦长跑比赛中获第二名,同时,获黄石市“学样体育达标通讯赛优胜单位”。97年在黄石市第三届青少年运动会、田径比赛中获总分第一。98年在黄石青少年运动会五禽表演赛中获一等奖。“火球”的发明获全国科技发明二等奖,该产品在全国推广,并应用于教学中。
在科技方面,更是我校的一大特色。仅2003年,由刘娟、陈刚、陈细梅、周文君老师辅导的六件作品(含小发明、小论文、科幻画)分别获省一、二、三等奖,成绩居黄石市第一,学校荣获湖北省优秀组织奖。
目前,附小领导根据学校的现状与优势,以及面临的经济等方面的困难,确定了“十五”期间的发展思路,即以“三级创新会议”精神为指导,以教育法律法规为依据, 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依托“附小”品牌,试办一所以“幼儿园——小学”为一体的民办学校,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要,为大冶的基础教育作出更大的贡献。
面向新世纪,附小领导正继续发扬“崇德、勤奋、求实、进取”的精神,带领全体教师,朝着个性化、现代化、国际化的教育目标,与时俱进,再创辉煌!

Jefferey(2014-06-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