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事:“春官”到

家乡区县: 贵州省余庆县

在我的记忆中,冬天刚到,黔北余庆老家春的信息就扑面而来。

村中那深深浅浅、弯弯曲曲的小巷中,夹杂着一阵犬吠,一阵悠扬的说唱声渐行渐近。“哎……远看青山一座城,才来贵府开财门,左开一扇金鸡叫,右开一扇凤凰声……”

春官来了!母亲赶紧放下手中的活计,三步并作两步,赶到堂屋。老家的堂屋平时一般是紧闭的,只有到了过年过节或者是重要节庆才打开。当然,春官来了是一定要打开堂屋郑重迎接的。

得到母亲的吩咐,我赶紧从爷爷的烟袋中扯来两张土烟,双手递上。春官一边接烟,一边唱“这个主家真大方,进门就把烟来装。”母亲也把茶递上,春官又唱“这个主家真下细,进屋就把茶来递。”

爷爷是远近闻名的木匠,春官看到我家写有“洪州得道鲁班先师之神位”牌位,又唱:“主家房屋修得宽,敬的祖师是鲁班。鲁班先师传手艺,修房造屋代代传……”

说完鲁班,春官取出一张春贴,放在堂屋中间的大桌子上,又唱开了,“春贴一张四角方,张良设计鲁班装。四面雕起云涯版,二十四节在中央。一看哪天好播种,二看哪天好插秧,三看哪天好出门,四看哪天好放账,黄道黑道里面找,朱雀赤口里面装。要问春帖好多钱,黄金有价春无价……”母亲拿起印子撮来1升米,算是打发春官,感谢春官的封赠。在老家,也有拿钱打发的,一般都是几角,如遇有钱的人家1元2角,寓意月月红,但春官一般都不会全收,而要留下两角寓意为主家留财。

春官一出门,我和村里的孩子便会跟着走老远老远。而母亲已经用米汤把春贴贴在家中最显眼的墙壁上。春贴印有二十八宿,十二功神,年月日时,天干地支,渔樵耕读,从农历正月初一到腊月除夕,每天都有详细的标注,成为农村一年查看节气时日和从事农事的主要参考依据。

儿时的我们,感兴趣的是春官的说唱,不少当时春官的说词而今仍熟记于心。听长辈说,说春是很讲究的,说春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除了主要的《说春根由》、《鸿春》、《喜春》、《孝春》外,还有内容十分丰富《七十二行》,如对石匠、木匠、铁匠等许多技艺的吟唱。同时春官还可根据情况随时临时发挥,现场创作,口才着实令人佩服。

想当年,立冬后春官就带着木刻的春贴开始走村串寨,一直要送到春节,非常热闹,追着春官听说春、学着春官说春是我最快乐的童年趣事。而今几十年过去了,老家说春的那些老人早已作古,春贴也早已被时尚的挂历、台历替代,说春这种民俗已经渐行渐远,但我对儿时老家飘荡的说春的韵律却久久不能忘却。

遗忘。(2014-06-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