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年县文化教育

家乡区县: 永年县

办学情况

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洺关校区(原邯郸农大)

高中

永年县第一中学

永年县第二中学

永年县实验高级中学

中专

永年县卫生学校

永年县师范学校

永年县职教中心

永年县立世中专等

民族文化

红色文化

永年县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十三中为发源地建立了共产党地下组织,十三中的党组织不仅在学校内不断地得到巩固与发展。而且把革命的火种撒向了永年的广大农村以及整个冀南大地,革命的烈火越烧越旺。1931年6月,建立了最早的中共永年县委,韩荫亭任中共永年县委书记。十三中的革命火种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撒向了祖国各地,为我党培养了许多革命干部。在中共历史上称为“十三中革命火种”就诞生在这里。

在党领导下,永年县军民同日寇和国民党残匪进行过殊死斗争,1947年最后消灭国民党残匪王泽民.许铁英后,全县得到解放。为解放永年城,从1945年8月15日到1947年10月5日,我军与这股顽敌共进行大小战斗156次,最终将其全部消灭。永年洼的鲜花,曾经过先烈们鲜血的浇灌。永年故事,用冀南三分区司令员高厚良同志的一首诗结束:

庆永年城解放

易守难攻永年城,城高水宽且又深。

伪匪三千踞城里,军民共筑城外城。

工事前摆地雷阵,老鼠也难逃出城。

被围伪匪粮断绝,突围被歼快人心。

太极文化

河北南部的永年县广府镇,是我国太极拳的中兴发祥之地。在这里诞生了杨式、武式太极拳,并派生出吴式和孙式太极拳。永年县约有70%的民众习练太极拳,太极拳已成为民众普及性的健身活动,因此永年县是名副其实的太极之乡、武术之乡。1998年,国家体协和北京体委主办的北京天安门广场“万人太极拳”表演大会,永年太极拳代表队是唯一来自北京以外的代表队。永年县的太极拳师遍及全国各省市及海外数十个国家。他们的弟子都称所习之术为“永年太极拳”。永年太极拳因具有舒展飘逸、浑圆深沉、动静有度、刚柔相济等特点和祛病保健长寿的积极作用,而被视为完整的适于体弱年老者锻炼的运动项目,备受海内外民众青睐。

杨式太极拳

由河北永年人杨露禅从学于河南温县陈家沟陈长兴,与其子杨健侯、其孙杨澄甫等人在陈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发展了“杨式太极拳”。其拳路逐渐 删改了陈式老架中原有的纵跳、震足、发劲等动作,由杨健侯修订为中架子, 又经杨澄甫一再修订逐渐定为杨式大架子,即广为流行的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刚柔内含,轻松 自然,轻灵沉着兼而有之。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由松入柔,积柔 成刚,刚柔相济。正如杨澄甫所说:“太极拳是柔中寓刚,棉里藏针的艺术” 。架势有高、中、低之分。

武式太极拳

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在杨露禅从陈家沟返乡后,深爱其术,从学杨于陈式老 架太极拳,后又从陈清平学赵堡架,经过修改,创造了“武式太极拳”。

武式太极拳既不同于陈式老架和新架,亦不同于杨式大架和小架,学而化之, 自成一派。其动作简洁紧凑,架势虽小而不局促,动作舒缓平稳,出手不超过 足尖,收时不紧贴于身,左右手各管半个身体,不相逾越。胸部、腹部的进退 旋转始终保持中正。步法严格,分清虚实,小巧灵活,迈步时足尖先着地,然 后再足跟着地徐徐放下全足踏平。弓步前腿膝盖不得超过足尖,后腿不挺直高 拔。拳势讲究起、承、开、合,动作连贯顺遂,用内功的虚实转换和“内气潜 转”来支配外形,以“神宜内敛”,“先在心,后在身”,“以心行气,以气 运身,意动身随,意动气随,意到气到,意到力到,意力不分”,达到意、气、 形三者合一。

网络文化

百度贴吧-永年县吧 永年论坛

娜写年华(2014-06-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