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种美好的事物,它点缀着我们的人生之路。在大家心中,它可能是一束束的鲜花,一缕缕的阳光,也可能是一句句暖暖的祝福。但是在我心中它却是我的校园生活,它在我苍白的人生路上渲染出了一路的青天。
曾记否:那个座落于洋河湖畔的校园,那个有着很长历史的学校,那个半军事化的全封闭的校园,那个有着4000多师生的学校,那个承载了无数学子梦想的地方......
曾记否:那每天6:30早读的清晨,那每天11节课的课堂,那9:50晚自习的夜晚,那拥挤不堪的食堂,那红旗飘展的操场,那笑声不断的宿舍......
曾记否:那排列整齐的升旗方队,那周六军训的汗水,那每次考试的紧张,那篮球场上的呐喊,那清晨跑操的班训......
不管你是哪届的师兄师妹,也不管你现在是市长是农民,当然也不管你是富是贫,只要你曾经是二中的学生就请记住你是在这片沃土上明白做人的含义的,明白做人的责任的,明白以后人生的走向的,无论我们是否在这里学有所成,还是碌碌无为,请记住这里是我们开启人生航程的起始点,我们在这里哭过,笑过,伤心过,潇洒过,这里有我们初懂人生的心酸,这里有我们伤心难过的泪水,在我们走了以后还请记住我们曾是这里的学生......
谨以此来铭记我们的初中时代,那个黄金时代......
多年来二中人秉承着学校的光荣传统,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甘为人梯,把个人使命同民族的兴衰,紧紧连在一起,点燃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之火”。尤其是近几年来,二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日益提升,初中中考成绩连年名列前茅,在宣化区的基础教育中起着“领头羊”的作用。学校要求所有的教师都要过“五关”:即熟悉教材关、课堂教学关、班级管理关、教学研究关、教育科研关。特别是“科研兴校”“科研兴师”已日益成为学校打造宣化新名校的一个重要基础,2001年,在学校的17项“九五”科研课题中,就有市级课题2项,区级课题6项。在努力完成“十五”期间23项市、区、校科研课题的基础上,一大批见效快、易落实的“短、平、快”科研课题纷纷出台并迅速用之于教学,收到了良好效果。
学校领导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改善学校硬件建设,自1996年学校投资20万元装备第一间60座微机室以来,先后投入近百万元进行了计算机教室的改建和设备更新。2000年以后,学校更是加大了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投入,三年累计投资500余万元,先后建起了电教实验楼,装备了高中和初中计算机教室,两个教师电子备课室,一间多媒体功能厅和两间多媒体教室。学校主要部门均配备了计算机,并接入了互联网和河北省远程教育信息网,实现了自动化、网络化办公。2002年,学校又投资7万余元,新建了两个远程教育网络实验班,并计划每年发展4至6个教学班为多媒体远程教育班。
宣化二中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同时,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空间上的拓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对学生的课余时空进行再造和转化,为学生的成长营造有生命力的时空。学校为使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开拓视野,扩展知识面,几年来先后购买各种图书5万余册,及使在假期图书馆也对学生开放,学生可自由借阅。学校还非常重视“小发明、小论文、小制作”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1年宣化二中获河北省首届头脑奥林匹克竞赛创新优胜奖,2002年获得市首届“妙土杯”头脑奥林匹克竞赛二等奖。2001年至2002年两次被评为市青少年科技工作先进集体。
母校是留给我的点点滴滴,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骄傲!母校,以你为荣!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