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日报消息(通讯员全正)近日,打工青年李明祥回到家乡竹山县双台乡田沟村探亲。踏上故乡的土地,他倍感惊喜:没想到村里户户通路了,家门口就能搭上快捷的城乡公交;没想到村民们都看上了能收到30多个节目的电视,国家大事大家侃侃而谈;没想到自己家里用上了沼气,年迈的双亲再也不用爬山过岭砍柴了;更没想到自来水接到了厨房澡堂,屋顶装上了太阳能,不需去一公里外的地方挑水就可洗上热水澡,门前庭院整洁干净,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展现在这个青年人眼前的这一连串惊喜,正是该县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幅幅生动画卷。 特色产业:引领新农村建设
该县认识到,只有立足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才能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围绕这个思路,竹山县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上半年该县新建茶叶、林特、烟叶、蔬菜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3.35万亩,特色产业基地总面积达到了63万亩。其中,去冬今春新建茶叶基地1万亩,以木瓜、冬枣、肚倍等为主的林特产业基地2.18万亩,新建蔬菜基地400亩,完成了春季林业及林特产业育苗500亩。畜牧生产大户突破性发展,新培植各类养殖大户311户,生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上半年竹山县猪、牛、羊、禽出栏分别为12.5万头、0.35万头、1.6万只、70万只,同比分别增长3.3%、12.5%、1.1%、19%,实现畜牧业产值2.3亿元。
据统计,目前竹山县已培植农业规模企业9家,上半年实现产值1.45亿元,同比增长49%;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68个,新培植农村超市、农资放心店、农产品经纪人45个;培植新增农村经济示范户1033户,占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000户的51.7%,经济示范户总数达10326户。
设施建设:惠及新农民生活
“家里用上了自来水,我们可以到镇上的广场跳舞,到健身运动区打太极拳、打乒乓球、拉单杠,还可以到村里的图书室、阅览室读书看报……我们的生活和城里没啥子不同哟。”宝丰镇村民冯云细数着新农村建设的幸福生活。
竹山县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半年该县新建通村水泥路194.3公里,占年度计划任务的84.5%,硬化入院到户路70公里。宝丰、得胜、溢水、双台、秦古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均已完工并投入使用,宝丰水厂和城关水厂管网延伸工程也已基本完工,在建的文峰、竹坪、楼台等水厂正在加紧施工。谭家河小流域已完成治理面积19.69平方公里,霍河水库除险加固累计完成投资1565万元。“三改一建”工程中,竹山县计划新建沼气池7600口,已动工新建沼气池4378口,完工验收并投入使用3953口。
文明新风:劲吹新农村角落
竹山县在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同时,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和谐文明新村”和“十星级”文明创建等系列评优评先不断深化,全县各地呈现出一派“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风尚。按照“自发组建,自我管理,逐步规范”的原则,全县已组建各类协会、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90多个,村务公开、民主议事等各项工作得到不断巩固完善。各地大力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使他们转变为新型的产业农民,享受文明成果。
文明乡风吹遍了新农村,竹山县农村出现了“三多三少”现象:参加娱乐健身的多了,参与赌博的少了;读书看报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勤劳致富的多了,无所事事的少了。
新农村建设为竹山倍添生机与活力,让农民收获着无限的希望和喜悦。数字佐证:今年上半年,竹山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72元,同比增加10.6%,其中去年和今年新农村建设重点村的农民,上半年人均现金收入大都在1400元。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