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县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东北部。东临大荔县、澄城县;西接富平县;北依白水县、铜川市。东西长52.8千米,南北宽47千米。总面积1654平方千米/1584平方千米。总人口75万人,县城人口42万(2004年)。蒲城县辖14个镇、10个乡:城关镇、罕井镇、孙镇、兴镇、党睦镇、高阳镇、永丰镇、荆姚镇、苏坊镇、龙阳镇、东陈镇、坡头镇、洛滨镇、陈庄镇、翔村乡、三合乡、贾曲乡、东阳乡、原任乡、龙池乡、椿林乡、平路庙乡、上王乡、大孔乡。共有7个居委会、359个行政村。 蒲城县北部丘陵,中部高塬,南部平川,耕地168万亩,东临大荔、澄城;距韩城市司马迁祠126公里;西接富平,距古都西安市110 公里;北依白水、铜川,距中华人文如祖轩辕黄帝陵100公里,南接渭南,距闻名中外的西岳华山120公里。 辖区14镇10乡,373个行政村,全县76万人,人口密度431人/平方公里。地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2度,无霜期180—220天,年平均降雨量550毫米。 科技力量雄厚,高中级技术人员1870名,辖区两所中等专业学校,6所高中,772所中小学校,在校学生15.7万人。38个医疗卫生单位,卫生单位技术人员1336人。是全国初级卫生保健示范县之一。蒲城地方工业以煤炭、建材、纺织、机电、化工以及农付产品加工为主,主要有水泥、煤炭、塑料、变压器、奶粉、脱脂药棉等。牛肉、果脯、金丝蜜枣、保健品、氧化锌、三氧化钼、钼铁、红丹粉等产品出口供货值逐年大幅度上升。传统的烟火艺术名扬中外,为中华一绝,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蒲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棉、油、烟、果、梨、牛、羊、鸡”十大商品基地初具规模,为国家优质小麦基地县,以苹果、酥梨为主的果品面积已达47.8万亩,总产量在5亿公斤以上。苹果、酥梨以其品味纯正、肉质细嫩、香甜可口而享誉海内外。已建成苹果、酥梨绿色食品基地10万亩,“秦川牛”驰名中外。 蒲城授时中心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个国家授时中心(现国家授时中心为临潼)。始建于1967年,地址在陕西省蒲城县城西北西山唐宪宗景陵附近金帜山上。1970年9月建成竣工,经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代号为‘326’,蒲城短波授时台于1970年12月15日开始试播。电台呼号为“BPM”,发播频率为2。5 MHz、5。0 MHz、10。0 MHz、15。0MHz。 蒲城短波无线电授时台的研制建设工程,凝聚了20世纪60年代我国许多科研院所科学家的智慧和劳动,是当时中国科技发展水平的缩影,如今则为国家授时部。现国家授时中心临潼总部保持的基准时间通过微波与蒲城授时部时间保持同步。 周封贾国,秦置重泉县。王莽更名调泉县。东汉复设重泉县。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析置南白水县。西魏废帝二年(公元553年)置蒲城县,以地处蒲池,故名。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置奉先县。宋开皇四年(公元917年)复名蒲城县至今,1949年3月解放。 蒲城境内文物荟萃,城外桥、景、光、惠、泰五座唐代帝王陵依山为墓,彼此烘托,尤以桥陵石刻最为精美,气势雄伟,为唐十八陵之冠,一九八八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内南寺唐塔,北寺宋塔,遥相呼应,明清考院、六龙壁、勿幕图书馆、杨虎城将军纪念馆、王鼎纪念馆、将相故里牌坊保护完好。县博物馆内,历史文物琳琅满目,《大唐故金仙长公主志石之铭》、《云麾将军李思训碑》、《大唐代国长公主碑》、《高力士碑》、《义门王氏先茔碑》、《苏孝慈墓志》、《蒲城王氏祠堂碑》等闻名遐迩,一九八八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蒲城历史上文化昌盛,人才辈出。党怀英、王鼎、井勿幕、李仪祉、杨虎城等先贤志士均出生于此。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