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称俺答,生于1507年,卒于1582年,是明朝中晚期蒙古土默特部首领。
阿勒坦汗的祖父是实现蒙古大统一的“中兴烈士”达延汗,父亲巴尔斯博罗特是右翼3万户(鄂尔多斯、土默特、永谢布)济农(副王)。阿勒坦汗3岁时,就养于蒙郭勒津之“额伯凯阿噶、锡尼凯乌尔鲁克之手”。畏兀特之阿巴里欲加害于他,他们二人保护着他,精心转移,始免于难。17岁上他即带兵打仗,早期的活动主要是辅助其兄兖必里克墨尔根济农征讨良哈、卫郭特、撤拉卫郭尔和侵扰明朝边境。嘉靖二十年(1542),兖必里克墨尔根去世,阿勒坦汗独肩重任,主持了右翼。他立志继承其祖父达延汗的事业,以雄“长北主诸部”为已任。因为他的祖父达延汗在正德十二年逝世后不久,他的子孙又复各据一方,分裂成为40余个独立领地。
阿勒坦汗骁勇善战,“冠绝诸虏”。他率领军队先后6次征讨兀良哈,消灭了他们,4次进军青海,征服卫郭特和撤拉卫郭尔,留下他的儿子丙兔守青海、侄孙宾免据松山;又攻入喀木和西图伯特;还多次征讨瓦刺四部,终于称雄北徼。由于他武功煊赫,辈份最高,漠南蒙古各部均尊称他为俺答阿不害,归他节制。小王子博迪先后封他为索多汗和土谢图彻辰汗。
阿勒坦汗强大的军事力量,更是威震明朝。嘉靖二十一年六月,他率军队由朔州、雁门南下,直达太原以南的沁汾、襄坦、长治、祁县,京师为之戒严。这次南下,从入塞到退出共34天,掠10卫38州县。嘉靖二十九年八月,阿勒坦汗的铁骑出古北口,包围北京,朝廷大震。被称为“庚戌虏变”。隆庆元年(1567)秋,他再次分三路进犯山西,深入到平遥、文水、交城、太谷一带,“男女死者数万”人。在上述大的军事活动中,明军未敢撄其锋,所至州县均被残破,大臣大将死伤无数,有的将官甚至贿赂阿勒坦汗,以求自保。
隆庆元年,阿勒坦汗率兵深入山西,赵全一再劝他说:“莫若以此时,据有云中、上谷,东封居庸,南塞雁门,独以一面,西当晋代。进则饮河汾,退则重归云谷,此五伯之伐也。”效不晋故事,南北之势成矣。阿勒坦汗不为所动。因此,他的长子辛爱日夜扼腕骂他:“老婢子有此兵而老死沙漠,可笑也”。明人也说他“幸无大志”。其实,阿勒坦汗以他政治家的眼光,深深懂得:一时率兵南下易,长期入主中原就困难多了。统一蒙古各部,长掌北方,与明朝建立通贡市关系,对草原民族才是最为有利的。因此,他长期执着以求,“无岁不求贡市”。“一念耿耿不息”。
早在嘉靖十三年四月,他即要求入贡。嘉靖二十年,蒙古遭天灾,人畜死计二、三万,阿勒坦汗惧,往问神官。神官说,若要消灾免难,必须入贡南朝。于是,他派使臣石天爵和肯切,款大同阳和塞,要求通贡。并说,其父阿郎在先朝常入贡,蒙赏赉,且许市易,父老相传以为盛事。互市则汉达两利。近来贡道不通,才每岁入掠。他希望实现“令边民垦田塞中,夷众牧马塞外,永不相犯”和平局面。巡抚大同都御史史道上疏以闻,遭明世宗拒绝。次年夏天,他再次遣石天爵求贡,且声称:“予我市、通我贡;不者,岁一虔而郭”。昏庸的大同巡抚,诱缚使者,送至京师杀掉,并悬金求购阿勒坦汗首。阿勒坦汗大怒,决定采取武力报复。于是沿边各州县,广遭蒙古铁骑的蹂躏。
嘉靖二十六年,阿勒坦汗为争取互市,“会集保只王子、吉囊台吉、把都台吉四大头目,商议求贡。若准边内种田,边外牧马,夷汉不相害”。在夏、秋两次派出使者联系。又“请为外臣,朝请瓯脱,给耕具食力,不纳”。阿勒坦汗这种恳切要求通贡的态度,使总督侍郎翁万达也为所动,一再上疏。嘉靖二十七年夏,翁再次上疏进言,称“阿勒坦汗自冬涉春,屡求贡,词恭,似宜许”。世宗不仅不听,反多次呵责翁罔渎。
明世宗的这一顽固立场,终于酿成了著名的“庚戌虏变”。嘉请二十九年,阿勒坦汗包围了北京城,朝延震惊。阿勒坦汗纵所虏马房内官杨坤,持书入城求贡。世宗要求军队撤走后,才允许议和。阿勒坦汗在退走后,遣子脱脱陈款,又缚献叛逃的明兵,并以部落和虎喇记为人质,钻刀为誓。世宗迫不得已,勉强允准互市。次年5月,马市开始,阿勒坦汗亲临市场,并告诫诸部首领,“毋饮酒失事,马必身腰长,毛齿相应,然后入”。他约束诸葛亮部,始终无敢有一人喧哗者。市易后,阿勒坦汗“出塞甚喜”。又以贫者无马,唯有牛羊,请易菽粟,明竟借口有蒙古部众犯边,乞请无厌,“帝恶之,诏罢马市”。自此以后,阿勒坦汗求贡无望,便进行了长达20年之久的扰边活动,企图以武力要挟来达到互市的目的。
阿勒坦汗一片至诚,求贡心切,但他的对手明世宗,偏偏是个刚愎自用,英察自信,果于弄戮,以喜怒为生杀,颇护已短的昏君。加之他所宠信的严嵩,又是一个无他才略,唯一意媚上窃权的权臣。一个常斋居内,厌兵事;一个让边帅率以贿进,军事或不以闻,或鼾乘张。世宗又斩了立有战功的三边侍郎曾铣,及其支持者大学士夏言,朝臣从此不言边事。因此“边事大坏”。正如大学士张居正后来所说:“俺答之求贡,自嘉靖十六、七年始矣。我畏之而不许。然当其晨,庙堂失策,制御乘方”。大学士高拱也说,阿勒坦汗求贡,“边臣他卒不知所策,庙堂当事之臣惮于主计,直却其请,斩使绝之。自此拥众大举入犯,或者宣大、或者山西、或者蓟昌,三十余年,迄无宁日。遂使边境之民肝脑涂地,父子夫妻不能相保,膏腴之地弃而不耕,屯田荒芜,盐法阻坏。不止边方之臣重若莫支,而帑储竭于供亿,士马罢于调遣,中原亦且敝矣。此则往岁失计之明验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