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钧瓷发端于东汉,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被称为国宝、瑰宝。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是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独有的国宝瓷器,凭借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恢复钧瓷烧制,钧瓷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钧瓷生产工艺与水平都得到了划时代的提升,钧瓷不断作为国礼现身世界。2008年,钧瓷烧制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报告正文
选题意义
钧瓷作为河南禹州独有的物质文化,非常值得推广,有着很大的推广意义。它的推广有利于河南禹州进一步扩大知名度;有利于带动禹州钧瓷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加速禹州经济的增长;有利于提高禹州旅游的价值。
现状调研
钧瓷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所以它的发展道路也是非常艰难的的,在晚晴民国时期遭受到了近乎毁灭的劫难。
新中国成立后,奄奄一息的钧瓷艺术逐步焕发了勃勃生机。1949年四月,神垕解放不久,战争创伤未愈,国民经济尚未恢复,豫西行署五分署即派任坚着手恢复钧瓷烧造,当时是建设科科员的任坚回神垕接收、代管逃亡匪霸经营的瓷厂,在此基础上,办起了人民工厂,这是河南省第一家全民性质的陶瓷企业。在周总理的关怀下,李志伊、刘保平、任坚、卢广文等老一辈的钧瓷专家通过对钧瓷的理论研究、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对钧瓷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从窑炉的设计建造到釉料的配制,最终于1958年,在倒焰形钧瓷窑炉中用还原焰烧制出了绚丽多彩、晶莹如玉的钧瓷制品,至此,钧瓷艺术在原产地神垕镇全面恢复。1964年周总理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向有关国家领导人赠送的礼品就有国营禹县神垕瓷厂钧瓷艺术品。
进入到本世纪,钧瓷的技术有了更大的发展,也有了更大的突破。宋代双火膛窑炉复原了,柴烧工艺也恢复了,从而创作出媲美宋官居钧瓷器成为可能。可以说,现在是钧瓷艺术在浴火重生凤凰涅槃后最为活跃和灵动的时代,在国家的鼓励和重视下,钧瓷艺术也将进入空前的繁荣和发展阶段。著名书画家和陶瓷艺术家邓白老先生为钧瓷做过一首诗,诗曰:“插得春芳第一枝,飞彩流霞禹州瓷,豪言莫做寻常看,正是东风得意时。”
策划方案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贴吧或天涯等社交论坛等站发布关于禹州钧瓷的推广消息。
2.利用wiki百科资源,例如百度百科,添加钧瓷词条,发布比较权威的钧瓷文化知识。
3.为钧瓷文化注册一个域名,随时更新关于钧瓷的最新消息,传播有意义的钧瓷文化知识,举办一些小活动吸引网友关注,提高网络知名度。
4.提高搜索引擎排名。发布调查问卷,调查网友们对于钧瓷的印象和感兴趣的方面,可以有侧重点的进行网络营销策划。
5.注重微博营销,注册个实名认证的微博账号,宣传钧瓷文化知识,更大的提高网友受众面。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