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县考古惊现西周青铜牛鼎

家乡区县: 甘肃省灵台县

      

青铜鼎是在新石器时代广泛使用的陶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的形制因时代演变而异。 鼎从商代始铸有各式样的神秘纹饰,如饕餮纹、夔纹、蝉纹、象纹等,多呈兽面纹,纹饰变化巧妙。器物内部铸有族徽或祖先的名字。有一个动物象形代表某位王公大臣的“族徽”。后来出现了一个字的“族徽”和两个字的人名、署记,逐渐至3个字以上。商后期有了40个字以上的,到了西周晚期便出现了近500个字的铜器。 西周青铜牛鼎通高31厘米(见图),口径25.8厘米。口微敛,方唇,折沿,深腹。口沿上有两立耳。鼎上有盖,盖上有钮,龙身拱起。双龙首,龙首上有螺形角,龙身饰菱形花纹,盖面中心饰饕餮纹,以云雷纹衬底。盖缘周围有一圈为空白素。鼎沿下腹部饰有凸出的六道扉棱,扉棱间饰有饕餮纹,并以细雷纹填地。鼎腹下有三只柱足,足上端饰有饕餮纹,下为两道弦纹。 牛鼎的最大特征是口沿上的两个龙形立耳与盖上钮的造型龙形捉手同是高浮雕龙首。从鼎的正面观看,三龙首并列,辅以凸出的扉棱和精美的浮雕饕餮,烘托出一种庄严神圣的气氛。 在商周的青铜鼎中,有鼎盖的器物是极为少见的。器盖对铭均为“牛”字。而像牛鼎在制作方面的精美做工也是新奇罕见的。此鼎直径5.6米高6.3米,现‍珍藏于灵台县博物馆。

雪纷飞(2014-06-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