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彭升升, 我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讲故事,如果你也是一个爱听故事,爱看传说的人,那么不妨戳进来看看我今天跟大家讲的故事吧,千万要记住我哦。
从前,观音湖老屋湾出了个开明乡绅汪齐贤。汪齐贤有良田百亩,家财万贯;每年光科松桠、卖柴炭一项的收入就不菲;更何况还开有钱庄、当铺,可谓是日进斗金、富甲一方的大财主。
据汪氏宗谱记载,汪齐贤乃汪氏第六代子孙。汪齐贤虽为大财主,但他深明大义。只要是为大众之事从来就是大来大去,不斤斤计较;但他持家非常节俭,从不乱花一分钱。那时,许多大财主十分青睐洋玩艺--抽大烟,最后弄得皮包骨头,倾家荡产;他却对大烟敬而远之,并不准家人去沾染这害人之物,被四里八乡的人们称为贤财主,大善人,就连官府也把他看作社会贤达,知名人士。汪齐贤娶有两房妻子,就是一妻一妾。在那个年代,有钱人家娶几房姨太太也是天经地义的事,用现在的话说是小菜一碟罢了。当然,汪齐贤娶一妻一妾事出有因。“正宫娘娘”汤氏乃大户人家的小姐,嫁到汪家已经20年了。虽然为汪家生了四个儿子,却一点也不显老,风韵犹存,光艳四射。以她的身份和地位,在汪家被人尊称为汤婆婆。汤婆婆虽为一介女流,但其性格却胜似须眉。汪家的大事要事尽管是汪齐贤当家,幕后却少不了这位贤慧聪明的内人汤婆婆出谋划策。久而久之,家里家外的一切应酬都少不了这位汤婆婆,汤婆婆俨然成了汪家的外交夫人。这样一来,如此一个大户人家,家里的琐碎家务就无人料理,甚至连伏侍老爷汪齐贤的功夫也没有。汤婆婆劝老爷再娶一房年龄小些的姨太太,一来有人料理家务,二呢,让老爷有个体己的女人照料,岂不是一举两得的大好事?汪老爷不愿意,说这样做对不起汤婆婆。汤婆婆硬是“将不抱(小鸡)的母鸡罩着抱(小鸡)”,把自己身边一个16岁的小丫环张小妹嫁给老爷做小妾。当天,汤婆婆请来汪家族间的几十位代表,办了十桌酒席,给张小妹开脸上头,同老爷拜堂圆房,称作“张二婆婆”.且说这张氏乃汤婆婆的房内丫环,长得有模有样,虽然小小年纪,由于汤婆婆的多年调教,又从一个最底层的佣人一跃而成为汪家大院的内当家,对老爷、汤婆婆当然是知冷知热,感激涕零。婚后,张二婆婆把个汪家大院料理得井井有条,把个老爷伏侍得心宽体胖,把个大奶奶汤婆婆如娘娘一样供奉着。汪家大院的老老少少莫不夸奖张二婆婆的好处。
有道是,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清王朝的腐败无能致使各地的农民起义运动风起云涌。有人从山外传来消息,说是长毛从南方打来了。长毛打家劫舍,杀人放火,尤其不放过有钱人家。清政府下令各级政府和乡绅必须动员民众修筑山寨自保、自卫。汪齐贤想:汪家大院老老少少百把口人,偌大一份家业,是得有个藏身之处。何况汪姓族大人多,也得修个寨子以备应急之用。倘若长毛来找麻烦,就往寨子里躲。古书上还说“狡兔三窟”呢!我们老屋湾地处大山深处,山高水长。只要在险要的山崖上修建一座坚固的寨子,以长毛之远来之敌,是攻不破的。他叫下人将大娘汤婆婆和二娘张婆婆请到堂屋,本家的几位明白弟兄也都齐聚厅堂。汪老爷说:“如今长毛起事,来势凶猛,夺州掠县,势如破竹。官府已下令各县、会筑寨用以自保自卫。我们汪家在大公会好几百年了,也算是一个大族,理当响应官府号令,修筑寨子,以备不时之需。大家说说,修寨之事,由何人主持才好?”老爷话刚说完,大家众口一词,共推汤婆婆主持修寨之事。汤婆婆当即表态:“既然老爷和各位族长看得起我,我就勉为其难。只是筹款用工之事还需众位乡绅共同努力,慷慨解囊!”众乡绅满口应承。
汤婆婆虽为一位钗裙,年龄不过四十,但在汪家这个大户人家20余年,已历练得炉火纯青,遇见大事一点也不慌张,宛如一位指挥千军万马的大将军。据她估算,长毛眼下还在湖南一带流窜,到湖北北部山区至少还得半年时间。修筑一座山寨的时间绰绰有余。第二天,汤婆婆便带领管家、修寨的工匠人等上到汤家湾后面最高的山上,察看地形,商量修筑方案,计算土石方和劳力用工。汤婆婆凭着一双三寸金莲,一步一拐地在满是荆棘的悬崖峭壁上来回勘察,同工匠们认真商讨。脚疼得钻心痛,浑身上下都汗透了,但她咬紧牙关,不喊一声累。管家几次三番催她下山,她却全然不顾。山寨开工了,汪氏一族共出动了200多个劳力、聘请了50多名工匠,炸石头的、运石头的、挖基脚的、做墙的、送饭的、送石灰的,牵成线的人来来往往,好不热闹,直把个老屋湾闹得人头攒动,车水马龙。汪齐贤和二娘张小妹也没有闲着,他们要筹措钱粮。这么多人每天的吃喝拉撒、炸石运石的耗费、工人的工钱等各项开销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汪家共拿出了1000多两银子,汪氏各家有钱出钱,无钱出力。从三月十六开工,到六月初,山寨修成功了。经各位绅士商定,将山寨取名为“汤寨”.一来,该山寨虽为汪氏所建,但它位于汤家湾山后;二来,修筑山寨的总指挥乃汪家大娘汤婆婆,她功不可没,理应给她竖一丰碑。正因为如此,汪氏一族决定,如有长毛来犯,无论汪姓还是汤姓,都可上山寨躲藏。
汤寨修成功后,长毛到底来没来,汪氏一族到底上去躲没躲过,现在已无法查考。但汤寨修筑至今,已经有160多年的历史,其高高的围墙还依然保存完好,门楼、炮眼、射击孔、房间依稀可辨。这一庞大工程不能不说是汪氏一族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传说中的汤婆婆的一件杰作。
网络营销能力秀个人主页:http://abc.wm23.com/shengsheng99351
博客的个人主页:http://blog.sina.com.cn/u/3843542533
微博的个人主页:http://weibo.com/u/3843542533?s=6cm7D0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