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桥之乡”之咸安古桥(1)

家乡区县: 咸宁市咸安区

      不知您注意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没有,咸宁市咸安区地名大多与桥有关。
      咸宁市咸安区现辖3街道9镇1乡,其中以“桥”命名的乡镇就有七个即汀泗桥镇、贺胜桥镇、高桥镇、马桥镇、官埠桥镇、横沟桥镇、双溪桥镇。据统计,咸安区以桥命名的集镇多达20个,以桥命名的自然村400多个,真可谓无桥不成村,无桥不成市,无桥不成镇。
      按理说,在湖北人的记忆中咸安河湖至少没有江汉平原的密集,何以有这么多以桥命名的地名呢?盖因咸安地处江汉平原和幕埠山脉过渡地带,东南高,西北低,有高桥河、淦水、汀泗河等大小河流近30条,导致这里河湖密布。遇水自然会架桥,更何况古代交通以水运为主。试想如果没有桥,人们将寸步难行。为此当时人把建桥作为积功德的事而不遗而力,一旦桥建成后会依桥形成集市,年长日久,形成约定俗成的地名。这也是咸安地名多桥的原因之一。现在就一起来了解咸安的千桥吧。

陈桥
位于咸安区高桥镇刘桢村。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建,长8.5米,跨径5米,原有八角亭一座,以供当地行人和“挑脚”歇脚喝茶。为保护古桥又在旁边修了一座新桥。
高桥
位于咸安区高桥镇内。建于乾隆38年,同冶11年重修。为五孔石拱桥,桥长58米,桥宽4.2米,并建有风雨亭、茶庄、店铺等休闲经商场所。为湖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福禄桥
位于咸宁咸安区高桥镇堰头村,又名张家桥,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长17米,宽4米,1988年后改建成水泥砖桥面,木梁也改为混凝土梁,墩台仍为旧物。
白沙桥
位于咸安区桂花镇白沙境,石拱桥,建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据记载:弘治中白沙寺僧清理募建,正德十二年(1517年)其徒续建。清代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重修。桥长34米,宽5米,3孔跨径10.3米,桥上建有凉亭、砖柱。

刘家桥
位于咸安区桂花镇刘家桥村白泉河上。始建于建于明代崇祯三年,重建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长20米,为一孔跨径10米的石拱桥,宽5米,高5米。桥前有条石铺成的台阶九级,桥上建有木架凉亭,柱木瓦,两侧有木条凳可供行人小憩。

陌分(2014-06-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