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桥之乡”之咸安古桥(2)

家乡区县: 咸宁市咸安区

上篇说道千桥中的几座桥,这篇就再来了解其他的“千桥”吧。

朱桥
位于咸安桂花镇朱家湾。也称朱家桥。现存朱桥建于民国十九年,由当地传奇人物何柏川主持重修。现存朱桥为三孔石拱桥,桥长30米,跨径达26米,桥面宽4、7米,整座桥高4、5米。桥墩呈菱形。因时间久远,桥面及桥栏杆损毁严重,2006年重修了,桥面改成水泥路面;栏杆为水泥浇筑。
贺胜桥
位于贺胜桥镇西。据清末编纂的《咸宁县志》载:“贺胜桥在县北40里,宋末兵起,里人王晔聚众与‘贼’战,得胜相贺,因以名桥。”
龙潭桥
位于咸安区浮山办事处淦水河上,距咸宁市区2公里。龙潭桥前身名叫小龙潭桥,因桥建在淦水河一处深潭(小龙潭)边上而得名,后简称龙潭桥。据考证,龙潭桥始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民国十七年重修。龙潭桥为4墩5孔,桥洞拱形,桥墩梭状,全为方形石块砌成。桥面长70米,宽5.5米,高3.5米,桥面均为长形青石板铺成。
西河桥
桥长85.55米,宽9.5米,高8.5米。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始建,明熹宗天启甲子年间重修,“桥洞有七,石栏杆环列其上,影若卧虹”,人称“虹桥”。清康熙十二年被洪水冲毁。十六年之后修复,时名“永安桥”。雍正丙午年再次坍圮,至乾隆十二年复建,改称“宗岳桥”。清道光、咸丰年间、民国曾多次重修。解放初期的改建,称西河桥。1954年被洪水冲毁。1956年修复。1966年改建,除桥墩依旧外,桥面与栏杆均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泉山桥
位于咸安区桂花镇泉山口村境内,是一座独拱石桥,全由黛青色花岗石构建而成。桥长14米,桥宽5米,桥高5米,跨径12米。小桥建于何年未知。
女儿桥
为怀念明朝弘治年间的才女钱六姐而修建的。据《钱氏宗谱》记载:“六姐生有奇才,诗词歌赋无不通晓。乡里人称她是“仙女下凡”哩!有一年,武昌府有位才子来会钱六姐,出了这么一道怪上联:“法泗洲洲流舟水流舟流洲不流”。六姐想我们咸安桥多,便以桥为题对下联:“咸安桥桥晒荞风动荞动桥不动。”才子听后十分钦佩。

既然是“千桥”我在这也不能一一向大家介绍了。

注:咸宁的龙潭桥、汀泗古桥、白沙桥、西河桥、万寿桥、高桥、刘家桥、官埠桥8座桥已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陌分(2014-06-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