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开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居西江上游,毗邻广西梧州市,是“西江走廊”经济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珠三角”与大西南的交汇点,更是一块诱人开发的宝地。总面积2723平方公里。县城江口镇座落于西江与贺江交汇处,依山傍水,环境优美。321国道穿城而过,是广东通往广西及西南诸省的咽喉之地。素有“两广门户”之称。西江、贺江横贯其中,水陆交通四通八达。各类通讯设施齐全。 封开县历史悠久,历史上曾是岭南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之要地,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在岭南设交洲,下辖两广及交趾(今越南)一片地区,刺史治就设在封开,使封开成为整个岭南地区最早的首府。封开在汉初取名广信,是谓“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也”,此名一直延用到南北朝。至宋代更将广信的以东划为广东,广信以西划为广西,广东广西得名由此而来,广州之名也都源于此。 近年来经专家考证,“粤语”形成于封开一带。这块风景秀丽的地方,不但做过汉朝300年的岭南首府,而且还是岭南最早的人类生存和发展之地。境内发现的古人类牙化石距今148000年,比历来认为是岭南最早的古人类“马坝人”还向前推进了2万多年。封开县属山地丘陵区。地势呈东、西两侧高,中部及南部较低,有坡度陡峭的山地,也有坡度较平缓的丘陵。其主要特征是:丘陵广布、山区偏东,高丘偏西,呈南北向带状分布。渔涝至莲都的深底、河口等地的石灰岩地带,长期受高温、雨水侵蚀、淋溶,形成了奇峰异洞的喀斯特地貌。元古代,距今约6亿年以前,封开县境域没有发生地壳隆起现象。早古生代,地壳活动频繁,原震旦系地层上升为古陆,寒武纪晚期,受加里东早期地壳运动的影响,县内北部、西部及南部隆起成为丘陵或低山群,尔后长期裸露地面,没有沉积活动。
人物:
封开历史文化悠久,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汉武帝时在此设置广信县,作为统辖岭南地区的首府。岭南地区第一个科举状元莫宣卿就诞生在这里。[8]特殊的地理位置,深厚的文化沉淀,使封开成为中原文化向岭南传播的最早受惠地,孕育了被誉为“岭海儒宗”的汉代大经学家陈钦、陈元父子,“中华传佛第一人”牟子,南汉开国皇帝刘岩,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对岭南发展史产生重要影响。
陈钦(?~公元15年),西汉经学家,字子佚,广信县人,专门研究《春秋左传》,陈钦曾为王莽学习左传的老师。
陈元(生卒年不详),东汉经学家,字长孙,陈钦之子,广信县人。著《左氏异同》、《司徒椽陈元集》(均佚)。
牟子(170年~?),东汉末三国初人,著有《理惑论》(37篇),糅合儒、道各家学说,是中国第一部佛学专著。
士燮(137-226年),字彦威,广信县(今封开县)人。著书《春秋经注》、《公羊传注》(今已散失)。
莫宣卿(834年-?),字仲节,号片玉。是始隋唐以科举取士以来年龄最小的状元。
刘谦,又名刘知谦,字德光,河南上蔡人。初任广州牙将,职位虽然卑微,但器貌殊常,素有才识。
刘隐,刘谦长子。曾任行军司马,主管军政军需。
苏章,生卒年不详,封开人。封水千年奇巧战例的天才指挥家。
曹觐于北宋皇祐年间(皇祐,公元1049-1054年),任封州太守。
侯应遴(158 0 ─1647 ),字佐熙,号夷庚。今封开县南丰镇侯村人。四十一年(1613年)任梧州府容县知县,主政6载,廉以持已,仁以恤民。
李炳辉(1891--1911年),字祖奎,号路得士。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排名第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