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峰万福寺

家乡区县: 梅州市大埔县

从阴那山西麓的灵光寺仰视五指峰,山峰就像一只强壮的手臂伸开五指划向云天,而在大埔县的大麻境内遥望五指峰,山峰又像蓝天白云下盛开的五朵莲花。千年古刹万福寺位于山峰下列翠如屏的山腰,寺前视线开阔,寺后峰峦层叠,与灵光寺曲径通幽、豁然开朗形成鲜明的差异,万福寺周边的风光,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演绎大自然的另一番鬼斧神工。
登石涧险峰:前行若无山

阴那山西麓的灵光寺仰视五指峰,山峰就像一只强壮的手臂伸开五指划向云天,而在大埔县的大麻境内遥望五指峰,山峰又像蓝天白云下盛开的五朵莲花。千年古刹万福寺位于山峰下列翠如屏的山腰,寺前视线开阔,寺后峰峦层叠,与灵光寺曲径通幽、豁然开朗形成鲜明的差异,万福寺周边的风光,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演绎大自然的另一番鬼斧神工。
登石涧险峰:前行若无山

春天的石涧,随处能够听见流水的潺潺,为了安全起见,可以雇请经常上山采草药的当地村民,中午时分从向阳的坡地登山。起初约摸三公里的路程,是在灌木和树林里穿梭,随着坡度的增陡,荆棘丛逐渐稀少,岩石则逐渐增多,山岩间能够落脚的缝隙,往往成为攀登的路径。
攀爬到五六百米的高度时,山间的树丛开始冒出红艳的颜色,定睛一看,原来是争春怒放的山杜鹃,这时山岩变得嶙峋起来,一座座孤峰耸立,这地方倒与张家界的风光有些相似,除了杜鹃类的灌木,只有松树成为它常年相依的伙伴。登上一座孤峰的顶端,这时“举手可近日,前行若无山”,可以发现山脚下石涧村的民居在缥缈的薄雾中变得像一个个火柴盒般大小。由于长时间在树林里穿梭,已经错失预定路径,没有找到计划中“和尚石”,收获依然不小。
听万福禅钟:溯久远历史
在弥勒殿的一杯清茶,可以很快驱走旅途的疲惫。在这里,当地村民送回的一块残匾,上刻龙纹图案,为民国二十六年的文物,上款残缺有“*馀精*”字样。同行的罗雄善于文物鉴定,指出这是潮州开元寺第十四世传人、万福寺中兴继位祖师福来和尚的遗物,因为民国年间福来和尚曾在万福寺建有 “福馀精舍”,这块匾当时应悬挂在这座禅院内,只是文革期间一度被村民搬走,如今物归原主。
万福寺位于英雅境内的阴那山麓,是大埔县有名的千年古刹。万福寺原名“万福禅室”,始建于唐宪宗元和十四年,为至性禅师所创,及至唐文宗大和七年高僧潘了拳至此修持,距今已一千多年。潘了拳生于唐代元和十二年,福建省沙县人,十二岁出家,十四岁来粤,十七岁至万福禅室,二十岁结茅。禅修三年后,移锡梅县境内的灵光寺。故有“先有万福寺,后有灵光寺”之说。明英宗天顺八年冬,在施主管木养和各界坛信襄助下,把“万福禅室”改建为“万福寺”。1934年,释福来方丈住持万福寺时,创建了“福馀精舍”和“普同海会塔”。
据惟添法师介绍,万福寺的修禅是从简陋的石室开始的,至今万福寺的后山依然保留七八座洞穴式石室,为历代高僧大德静修之地。我们前往一探究竟,经过跋涉,来到丛林深处的一个石室,只见空间狭小,想想狼虫虎豹出没的当年,这些僧人在此修行,环境是何等艰苦,内心的定力又该有多大才行。从山腰回望万福寺,万福寺山门、罗汉堂、福禄堂、观音殿、弥勒殿、钟楼、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文殊殿、普贤殿、玉佛殿、藏经楼、居士楼等逐级而立、气象庄严。朱红色的墙,橘黄色的琉璃瓦顶,金碧辉煌,香火鼎盛,万福寺俨然成为佛教丛林胜地。据介绍,在不久的未来,五指峰下的万福寺,还将竖立一座数十米高的石刻观音造像,形成气象宏大的佛门之地。

小one(2014-06-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