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都江堰的特色

家乡区县: 都江堰市

●真实性与完整性

都江堰创建时的鱼嘴分水堤、

飞沙堰溢洪道、

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

字堤等附属工程至今犹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灌区范围的扩大,从

1936

年开始,逐步

改用混凝土浆砌卵石技术对渠首工程进行维修、

加固,

增加了部分水利设施,

古堰的工程布

局和

"

深淘滩、低作堰

"

"

乘势利导、因时制宜

"

"

遇湾截角、逢正抽心

"

等治水方略没有改

变,都江堰发挥的效益越来越大。截至

1

998

年,灌溉面积达到到

66.87

万公顷,同时,为

四川

50

多个大、中城市,数百家工矿企业提供了工业和生活用水,成为世界最佳水资源利

用的典范。

保护范围内森林覆盖率达

95

%以上,植被覆盖率达

98

%以上,自然景观极为旖旎。古

树名木,比比皆是,天师洞内一棵

1

800

多年的古银杏树,高

50

余米,胸径

2

3

米,主干

4

米处围径约

20

米,

1-5

米间木钟乳密集下垂,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蔚为壮观。张陵

曾经居住的天师洞及上清宫、祖师殿、建福宫、圆明宫、玉清宫等全国道教重点宫观,迄今

保存完好;以树皮为顶、原木为柱的桥、亭、柑、阁、廊独具特色。隋代石刻张陵天师像,

唐代开元神武皇帝敕书碑和唐代三皇造像等珍贵文物、道教经典等保存完好。

●提名申报的根据准则

都江堰在世界水利史、青城山在中国道教史上具有开创性

都江堰创建于公元前

256

年左右,距今已有

2250

多年的悠久历史。两千多年前,秦蜀

郡守李冰借鉴前人治水经验,根据当地的地理特点,巧妙地利用岷江出山口处的特殊地形,

在恰当的位置选址作堰,

利用高低落差,

顺应自然规律,

在生产工具和施工技术比较落后的

情况下,采用热涨冷缩的原理,凿离堆,劈开玉垒山,穿

"

二江

"(

郸江、检江即今走马河、

柏条河

)

,化害为利,自流灌溉成都平原,造就了中外闻名的

"

天府之国

"

,使成都平原成为

中国著名的粮仓。经过两干多年的发展,成为集防洪、灌溉、运输、发电、水产养殖、旅游

及城乡工业、

生活用水为一体,

综合效益巨大的大型水利工程。

都江堰悠久的历史和巨大的

效益,

开创了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工程之先河。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创立的圣地,

它按照中华民

族独特的文化形态进行创新,

逐步发展壮大,

使之成为中国的国教,

具有突出的文化价值和

前所未有的开创性。

都江堰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上独树一帜

李冰主持创建的都江堰,

正确处理鱼嘴分水堤、

飞沙堰溢洪道、

宝瓶口引水口等主体工

程的关系,使其相互依赖,功能互补,巧妙配合,浑然一体,形成布局合理的系统工程,联

合发挥分流分沙、泄洪排沙、引水疏沙的重要作用,使其枯水不缺,洪水不淹。具体地说,

利用鱼嘴分水堤从眠江引水灌溉,枯水期,自动将眠江

60

%的水引入内江,

40

%的水排入

外江;洪水时,又自动将

60

%的水排入外江,

40

%的水引入内江。都江堰建于眠江弯道处,

江水至都江堰,

含沙量少的表层水流向凹岸,

含沙量大的底层水流向凸岸,

将洪水冲下来的

沙石大部分从外江排走。

进入内江的小部分沙石,

利用伸向江心的虎头岩的支引、

宝瓶口的

节制和

"

离堆

"

的顶托,

将大部分沙石从飞沙堰、

人字堤排入外江,

使宝瓶口引水口和灌区干

流免遭泥沙淤塞;

利用宝瓶口引水口控制进水量,

既保证了灌溉用水,

又防止了过量洪水涌

入内江灌区,造成灾害。

都江堰能自动调节进入灌区的水量,

使成都平原

"

水旱从人

"

成为

天府粮仓。都江堰是成功运用自然弯道形成的流体引力,自动引水、泄洪、排沙的典范。建

堰时,

李冰还在江中埋石马作淘滩标志,

"

三石人

"

观察水情消长,

开创了中国古代水情测

量的先例。

历代对都江堰水利工程都非常重视,逐步完善了管理机构,

建立了岁修、防洪等

维护制度,

积累和总结了

"

六字诀

"

"

三字经

"

"

八字格言

"

等宝贵的治水经验,使古堰持续

发展,相沿不废。两千多年前,都江堰取得这样伟大的科学成就,世界绝无仅有,至今仍是

世界水利工程的最佳作品。

1 872

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

(Richthofen

1833-1905)

"

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无与伦比

"

1

986

年,国际灌排委员会秘书长弗朗杰

姆,

国际河流泥沙学术会的各国专家参观都江堰后,

对都江堰科学的灌溉和排沙功能给予高

度评价。

1

999

3

月,联合国人居中心官员参观都江堰后,建议都江堰水利工程参评

2000

年联合国

"

最佳水资源利用和处理奖

"

青城山道教和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华民族文化划时代的杰作,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自中国道教在青城山创建以来,

道脉繁衍,逐步从山中扩大到山外,乃至全国,以后历

代龙虎山的天师多来青城山朝祖。

晋时,

青城山为巴蜀道教中心。

青城山道士杜光庭对老子

理论进行注释和传播,

对道教理论进行研究整理,被道教界称为

"扶宗立教,天下一人"。1995年,全国全真派传戒教务法会在青城山举行。因此。青城山道教对中国道教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创建,是中华民族卓越智慧的伟大创造,是科学管理和维护的结晶。

李冰吸取古蜀民族的治水经验,就地取材,采用"竹笼"、"杩槎"、"干砌卵石

"羊圈等独特的工程技术,

年年进行防洪和岁修,费省效宏。

都江堰这一独创的河工技术,被广泛运用

于黄河流域和珠江流域的防洪抢险之中。

自汉代以来,

在治理突发性洪灾中,

发挥了不可替

代的作用,

这种科学原理至今仍作为抗洪抢险的先进方法而被广泛运用。

都江堰是中国水利

工程技术划时代的杰作。

Ditto(2014-06-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