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环首都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县之一,沽源县将产业化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突破口,科学完成了“三带四区”的区域发展总体规划,为扶贫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其中,三带即沿宝平线的设施农业、生态旅游带;沿半虎线的特色种植和养殖带;沿张沽线的百里架豆带。四区即东部生态产业提升区;南部生态产业开发区;西部生态产业转型区;中部城市经济集聚区。同时,对三带的节点分布以及四区的特色产业布局进行了细化完善,使规划有目标、产业有特色、发展有方向。
在规划的基础上,通过“三个原则”把产业化扶贫的根基夯实起来。第一,将705个自然村重新规划整合为101个中心村,今年重点启动5个乡镇所在地中心村和3个旅游新村的建设;第二,用产业化的手段改造农业,通过农技部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的引领带动,实现三次产业的融合,产业化经营率大幅提升;第三,按照“三化同步,城乡统筹”的方略,通过加快发展工业、商贸、旅游服务等产业,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今年以来共转移农村劳动力5000多人。
为真正把产业化扶贫的支撑构建起来,沽源县力推“三场改革”实现扶贫产业规模发展。第一,流转土地,今年土地流转总面积达38万亩,流转率达31.7%,为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夯实了基础;第二,标准化养殖,全县规模养殖场目前发展到232家,基地养殖由去年的3万头发展到10万头,带动农户养殖由不足10万头发展到20万头,舍饲养殖率达到75%;第三,合作经营,沽源出台了《沽源县扶持专业合作社发展意见》和《沽源县农村合作经营管理办法》,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组织215家,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2000多人,初步建立起了与农业产业化相适应的新型生产组织模式。“三场改革”通过土地外包、入股、打工等方式打破传统生产模式,贫困群众由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变成有资产、有股权、有工资的新型农民,获得了稳定、多元的经济收入,产业化扶贫让农民尝到了甜头。
实施产业化扶贫需要良好的发展环境,沽源县完善了财政调节、项目捆绑、利益共享、责任链接等四项机制,激发推进扶贫攻坚的活力。通过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注资6200万元成立了小额贷款担保中心和小额贷款担保公司,预计可拉动信贷资金3亿元;通过整合涉农资金、金融信贷、群众自筹、社会捐助等渠道落实资金5.2亿元,集中投向扶贫攻坚领域。同时,他们还创立了“群众受益、企业赢利、财政增效”的“三位一体”利益格局,以调动各类主体参与产业化扶贫的积极性。此外,以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为载体,明确两名县级干部包扶一个乡镇,每个科局或企业扶持一个贫困村,每个村选派三名驻村干部,形成了多元化责任帮扶,并把扶贫成果与干部选拔使用结合起来,调动了各级干部参与扶贫攻坚的积极性。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