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面历史

家乡区县: 咸阳市礼泉县

当地人传说唐王李世民起就有了。传说曾是昭陵民工的食品,用开水泡了便可以吃,类似今天的方便面。 李世民一次来到九嵕山下视察,地方官员特地请他吃了烙面,受到夸赞,烙面于是大大出门并得以流行。礼泉人普遍喜欢吃烙面,红白喜事请客吃饭,都是早汤午席。早汤就是烙面,一般都切成面条,浇了臊子吃。切时须一种专用刀,原是铡刀,去掉上半部分,夹在两块木板中间,再安了把手。没有相当技术和力气,用不了这刀,切不好这烙面。臊子用肥瘦猪肉切丁干烂而成。做汤的方法是:烧好开水,按一盐二醋三辣子的次序加调料,辣子用大油泼制;然后投入肉臊子、虾米、黄 花、木耳等菜肴。再加些菜码、韭菜末、葱花、蒜片等,要生的不要熟的。

除了礼泉,兴平、永寿等几个县也有烙面。它既是市肆食品,又是家庭食品。都看似煎饼,却不是煎饼。具有绵软筋韧的特 点,都突出酸辣香。

备注:注册商标的有昭陵烙面和磨张烙面,昭陵烙面就在原来老年活动中心旁边,那里原来是家回民开的泡馍馆,隔两家就是到昭陵,建陵,叱干的车站了;磨张烙面在西南角位置,距离礼泉县公安局不远,那里还出售烙面,馍蛋蛋(馍豆豆),这两家一年四季都有,价格都是3元一碗,回家路过县城的可以去尝一尝。

(2014-06-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