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武(1914年10月27日—2004年2月14日),又名杨能俊,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杨成武于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当上团政委。在革命战争年代,杨成武指挥或参与指挥了许多著名的战役战斗,参加过中国共产党历次反“围剿”斗争,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率领英雄的红4团抢渡乌江、飞夺泸定桥,突破天险腊子口,屡建奇功。杨成武成功指挥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多次创造革命战争史上的奇迹,为创建新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在和平建设时期,杨成武投入到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和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之中,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杨成武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是中央军委原常委、副秘书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原代总参谋长。
家庭背景
杨成武,1914年10月27日出生在福建省长汀县张屋铺(即今宣成乡)下畲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6岁上学,在村里念私塾,9岁从私塾转到上杭县回龙圩教会小学,后来转入长汀县第一小学,毕业后考进长汀省立第七中学。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5]
红军革命
战争年代时的“杨成武”
土地革命时期,杨成武走上了革命的征途。1929年1月,杨成武参加了闽西古城地方武装暴动并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任闽西红军第三路指挥部秘书、宣传队中队长。1930年3月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三纵队。同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杨成武任红四军第十二师秘书、连政委、教导大队政委。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在第三次反“围剿”中,由红十二师政治委员办公厅秘书长改任第十一师三十二团政治委员。长征中率部夺取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突破天险腊子口,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前卫任务。1935年11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杨成武率红四团参加了吴起镇战役。在吴起镇镇战役中,红四团圆满地完成了任务。直罗镇战役后,部队进行了整编,杨成武任红一师政委。与师长陈赓率部东征胜利后,从红一师抽调到红军大学学习。[6-7]
抗日战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杨成武作为“红大”第一期学员提前毕业,奔赴抗日前线。杨成武担任红一师师长。中国工农红军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杨成武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独立团团长,长期在华北地区进行抗日斗争。在平型关战役中,杨成武率领独立团大胆深入敌后,隐蔽地插到腰站地区,切断了敌公
杨成武
路运输线,阻击了数倍于己的日军援兵,为兄弟部队歼灭平型关日军争取了时间。后来,独立团由1700多人发展到7000多人,奉八路军总部命令扩编为八路军独立第一师,杨成武任师长。其间,他率部收复了涞源、广灵、蔚县等7城。
1939年11月,在黄土岭战斗中,杨成武指挥部队乘夜展开,利用太行山北部群山中一座岬口,在敌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将日军混成第二旅团包围,压缩在一条长约二三里,宽仅百十米的沟里,歼灭日军900多人,缴获200多辆满载军用品的骡马车,5门火炮,几百支长短枪及无数弹药,还生俘了十几个日本兵;战斗中,日军统帅阿部规秀中将被击毙。阿部规秀是日军侵华战争以来丧失的一个高级将领。
抗日战争后期,杨成武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冀中军区司令员,率领部队参加了抗击日军“五路合击”和百团大战。抗日战争结束后,杨成武率领冀中七、八、九分区的主力和六、十分区一部共11团,组成冀中纵队,杨成武任司令员。[5][7]
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开始时,杨成武任晋察冀军区第三纵队司令员。1947年5月,晋察冀野战军建立了新的领导机关,杨得志任晋察冀军区第一野战军冀中纵队司令员兼任第二政委,与政委罗瑞卿一同率领野战军取得了许多胜利。清风店战役中一举歼国民党军主力部队1.4万多人,连同北线打援共歼国民党军1.8万多人。在历时25天的张家口战役中,杨成武所在兵团共歼灭敌人6.5万多人,俘敌将级军官13名。石家庄战役中,歼国民党军第三十二师、第三军炮兵营、保安第九团、第十团、保警队和还乡团总计2.4万多人。中共中央特电嘉奖,朱总司令称这一战役是“夺取大城市的创例”。
1948年11月,华北主力部队整编为3个兵团,杨成武担任第三兵团司令员,后又担任第二十兵团司令员。在华北解放的过程中,杨成武率领部队进军绥远,解放集宁、包头后,回师参加平津战役。太原战役第二阶段攻打太原城时,杨成武指挥部队,采取先穿插、分割,尔后集中兵力歼敌的战术,完成了战斗任务。
1949年9月,杨成武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天津警备区司令员,京津卫戍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曾任北京市委常委,天津市委常委,中共中央华北局委员。[5][7]
抗美援朝
1950年,杨成武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任
杨成武将军生前照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入朝后的第一轮作战是反击联合国军试探性进攻和“特种混合支队作战试验”,率部参加了朝鲜东线的夏、秋季防御战役。文登川之战是二十兵团在仓猝接防的情况下,以劣势装备粉碎了美军以坦克为支撑,步、坦、空、炮协同的进攻,第六十七军3天共歼敌1.7万多人,重创了侵朝美军第七师,创造了朝鲜战场月歼敌最高纪录。[5]
1958年杨成武参与组织指挥了炮击金门战争,1959年参与组织了西藏平叛作战,1960至1961年中缅堪境警卫作战,1962年参与组织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和60年代中期开始的抗美援越战争。[3][8]
文革冤狱
1967年10月初,杨成武担任了中央专案组第二办公室主任。不久后即被林彪、江青一伙打倒了。1968年3月22日深夜,邱会作和李作鹏奉林彪的命令,带领武装人员包围杨成武的住所,把他押解到人民大会堂,随后又拘禁了他的母亲、夫人、子女及妹妹、侄儿共11人。1968年的3月底解放军代总参谋长杨成武将军因受林彪集团迫害,被秘密关押在香山寺。将军和家人在这幢小楼内度过了失去自由的几个春秋。不准出房门,更不准下楼,每天饭菜定量,不够也不准添,夏天蚊叮虫咬,冬天手脚冻烂,房门均不得关闭。1970年,将军78岁的母亲因病去世。1971年1月,杨成武将军被释放。[6-7]
2004年2月14日17时35分因病医治无效,杨成武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4-5][9]
2主要著作
编辑
杨成武珍贵影像(19张)
杨成武在许多军事理论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出版了《杨成武军事文选》,其中选入了反映他在革命战争年代留下的57篇著述,国内外曾有人把他说成是“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式的善战能文的将军。杨成武将军晚年仍读书不止,笔耕不辍,写了不少回忆录,如《忆长征》、《敌后抗战》、《冀中平原的地道斗争》、《反攻进攻曲》、《战华北》、《新的使命》及《回忆录》等著作。其中《冀中平原上的地道斗争》是杨成武将军于1945年1月写成,作为冀中军区司令部的绝密文件油印下发,距今已47年有余。这些著作既是革命战争时期宝贵的历史资料,又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和平建设时期,杨成武将军出版了《杨成武诗词、联语选》。[10-14]
3个人荣誉
编辑
1931年第三次反“围剿”,仙人桥战争胜利后被军团政委聂荣臻称为“模范团政治委员”。
1949年,中华人民
杨成武
共和国成立后,杨成武任华北军区参谋长,兼天津警备区司令员、京津卫戍区副司令员、中共中央华北局委员。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中,杨成武荣获两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的一级自由独立勋章。
1952年杨成武先后任华北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京津卫戍区司令员。1955年任北京军区司令员,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9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66年,任解放军代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1977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福州军区司令员。1983年6月至1988年3月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文研究委员会主任。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勋章。是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一、二、三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2][4][9][11]
4家庭成员
编辑
妻子:赵志珍
子女:杨易生(杨毅)、杨冀生、杨燕生、杨俊生、杨珍生
杨东胜、杨东明[1]
5后人评价
编辑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次路线斗争中,将军的忠诚经受住了更为严峻的政治考验。将军的忠诚表现出了睿智和正义,并不惜牺牲自己。1967年杨成武将军陪同毛泽东主席视察大江南北,毛主席特别要求将军此行的所有情况只能向周恩来总理汇报。当时野心勃勃正想篡党夺权而窥视毛主席行踪的林彪,企图向将军打探情
杨成武珍贵影像图二(14张)
况。林彪在红军时期就是将军的直接领导,他希望将军能够把一贯的忠诚本色在他面前表现出来,向他透露毛主席的思想言行,将军的忠诚因此面对严峻的考验与挑战。若对林彪“忠诚”他将背离更高的政治原则和要求,若对林彪“不忠”,他将遭遇什么严重后果可想而知。最后,将军面对林彪的紧紧逼问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表示了下级对上级的最高礼仪,然后,默不作声,守口如瓶,让自己的赤胆忠心,对毛主席、党和人民的忠诚在沉默中与林彪反党集团进行了殊死抗争,由此将军遭到了残酷迫害。虽身陷囹圄,备受折磨,却依然用忠诚把自己所遭受的常人难以承受的磨难化解于崇高的理想信念之中,用忠诚迎接新的曙光。拨乱反正之后,将军不计得失,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军队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之中,为党的中心工作的重大转移做出不懈努力,显示出更加成熟、更加坚定的忠诚品格。纵观将军的一生,离开“忠诚”二字,就难以想象,在那如此困苦和险恶的环境中将军所创造的奇迹。
(参考资料来源于闽西日报[15])
6后人纪念
编辑
故居
2009年4月4日,长汀县宣成乡“杨成武将军故居陈列”开展。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杨东明中将和龙岩军分区政委史锋为“杨成武将军故居陈列”开馆揭碑。为发掘好、保护好革命前辈留下的宝贵史迹,缅怀杨成武将军不平凡的一生,继承好他的崇高品德和不懈奋斗的革命精神,使之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不断走向胜利的不竭动力,长汀县充分发挥老区人文资源优势,建设红色经典景区,拨出专款,于2008年开始启动杨成武将军故居修复工程。
故居精心布置了杨成武将军生平事迹展览,展出杨成武将军生前珍贵照片140多幅和杨老将军回忆录等实物30多件,共分六个部分:投笔从戎,长征先锋;逐鹿中原,民族英雄;鏖战华北,建国功臣;建设军队,国防栋梁;鞠躬尽瘁,人民公仆;汀江骄子,将军之家。
“杨成武将军故居陈列”成为长汀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载体和当前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教育基地。龙岩市委常委、秘书长饶作勋参加了开馆仪式。[16]
将军广场
为了缅怀杨将军,长汀人民在罗汉岭建造将军广场(距西侧瞿秋白烈士纪念碑仅十余米),并且在广场上塑了杨将军的半身像,在塑像的基座正前方刻有由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刘华清同志亲笔题写了“杨成武将军”五个大字。2008年5月,奥运火炬传递活动途经了杨成武将军广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