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冠豸山,以其主峰形似古代獬豸冠而得名,寓含刚正廉明之意,旧称“东田山”、“莲峰山”。位于福建连城县城东郊1公里。山体于县戚之东1.5公里处平地兀立,不连岗自高.不托势自远。景区方圆123平方公里。以其天生丽质于1986年荣膺“福建十佳风景区”,1994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平地兀立,不连岗自高,不托势自远”。景区方圆123平方公里,集山、水、岩、洞、泉、寺、园诸神秀于一身,雄奇、清丽、幽深,与武夷同属丹霞地貌,被誉为:“北夷南豸,丹霞双绝”。
中文名冠豸山
得名于主峰形似古代獬豸冠
景区万园123平方公里
荣 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冠豸山有山奇、水秀、谷幽、岩深之神秀。有中开一谷的苍玉峡,惊而不险的丹
冠豸山风光(23张)
梯云栈,放眼万里的一线天,冷风袭人的雪洞,山泉琮琮的莲花洞。身姿绰约的姐妹岩,撩人遐思的玉女池等。可游览的景观有四十余处,摩崖石刻三十九处,另有规模壮观的亭、阁、寺庙、书院、山房等十余处。冠豸山景区面积123平方公里,核心景区53平方公里。由冠豸山、石门湖、竹安寨、旗石寨、九龙湖五个游览区组成。冠豸山开发始于宋元佑年间,在石门湖筑亭建阁,植以松竹,成为吟诗斗酒之地。山中风景秀丽,独树一帜。历代留下许多摩崖石刻和楼台亭阁及书院等人文景观。今尚存半云亭、松风亭、东山书院、修竹书院、灵 芝庵等以及摩崖石刻40余处。最为珍贵的有林则徐登临冠豸山时手书的横匾“江左风流”,现存于东山草堂内;还有乾隆年间的名士纪晓岚,任福建提督学院时题写的“追步东山”真迹。冠豸山风景区的建设有很大发展,重修了游山道路,植树种花十余万株,修建了长寿亭、凝碧山房和旅游场所,凿通了最佳游程“先水后山”的后区道路,改善了旅游服务设施,每年可接待游客近十万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从正面登山的话,登上百余米缓坡后,可以看到有一株枝干虬劲的百年老松挺立岗山,那就是冠豸山上最著名的一株迎客松。其实冠豸山在古代苍松遍布,但受清末战乱、“大跃进”毁林炼钢及“文革”时期乱伐林木的摧残,冠豸山几乎成为秃山,仅剩这颗老松因为长在峭壁之上砍不到而得以幸存。它虬劲的枝干和挺拔的姿态给人以愉悦的美感。在迎客松南面数米有一座六柱凉亭,游人可在那里静赏迎客松的风姿。
冠豸山位于连城县城1.5公里处。属丹霞地貌,它不连岗以自高,不托势而自运,外直中虚,方圆四十里,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冠豸山景区方圆123平方公里,由冠豸山、石门湖、竹安寨、旗石寨、九龙湖五大景区组成。集山、水、岩、洞、泉、寺、园诸神秀于一身。
冠豸山有山奇、水秀、谷幽、岩深之神秀。有中开一谷的苍玉峡,惊而不险的丹梯云栈,放眼万里的一线
© 2014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天,冷风袭人的雪洞,山泉琮琮的莲花洞。身姿绰约的姐妹岩,撩人遐思的玉女池等。山东南的石门湖象一块翡翠镶在险峰岩之中,山环水绕,幽深迷离,乘舟游荡,双乳峰、葫芦港、童子牵马、大象饮泉、疯僧带帽等尽入眼帘,湖光山色令人沉醉。可游览的景观有四十余处,摩崖石刻三十九处,令有规模壮观的亭、阁、寺庙、书院、山房等十余处。
碧水丹山,雄奇清丽,属奇山异水型丹霞地貌,素有“阳刚天下第一,阴柔举世无双”之美誉。[1]
2神山名录
编辑
冠豸山为被誉为“客家神山”,“生命神山”
连城山水价值连城! 地处福建西部的连城县的冠豸山不连岗以自高,不托势而自远,外直中虚,方圆四十里,它于1986年被评为福建省十佳风景区,1994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并于2000年被评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2009年被列入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名录。冠豸山风景区属丹霞地貌,苍玉峡逶迤而入,一石若悬,流泉从石间穿过,潺潺不断,逾半山处,巨石之上立一松风亭。半云亭筑在山间突出部,仰崖上古树,郁郁苍苍,如在半天。至滴珠岩,高壁峭立,独留一面,明代名儒黄公甫题刻“冠旨”两字,字径数尺,苍劲雄健。旁有乾隆翰林朱阳镌刻的“上游第一观”五字,是为闽江、九龙江、汀江发源地之一的佐证。过滴珠岩为芳兰谷,谷中兰花香馨远袭。南面是石园,为清朝林赤章读书处,岩洞深邃,可容数十人,岩顶石花丛植,雨天水从五老峰峥淙泻落,又名“天上来”。过修竹径,越桃源涧,吞红咽绿,上十余折,即为金字泉。金字泉边有一水塘,名“清如许”,一线天倒映其中,成天地两线,更添情趣。上有项南同志题写的“万峰朝斗”四个大字,过了一线天,便是“白云深处”,旁有仙人所凿的玉女池,平日仙水盈池,民间传说冠豸山五姐妹常在此沐浴,得一冰肌玉骨之身。在白云深处登五老峰,可眺望城区。灵芝峰下为灵芝庵,折北行至小半山,相传唐欧“照天烛”从旁壑中拔地而起,绝无依傍,如红烛高照,傲然燃空。照天烛旁边为莲花洞、五姐妹石。莲花洞内有石椅石桌。寿星峦上,石栏曲折,长寿亭傲然立于飞云树影之中。旁有我国著名书法家罗丹篆写的“人长寿”三字。冠豸山东南有石门湖,潭深壑浅,湖清山秀,酷似一块翡翠镶嵌在冠豸山的奇峰险壑之中。登艇游览,山环水绕,沿途可欣赏“渴马饮泉”、“大象戏水”、“猴狲撞钟”、“三姐妹石”、“疯僧戴帽”等胜景。冠豸山历代留下许多摩崖石刻和楼台亭阁及书院等人文景观。今尚存半云亭、松风亭、东山书院、修竹书院、灵芝庵等以及摩崖石刻40余处。最为珍贵的有林则徐登临冠豸山,存于东山草堂的手书的横匾“江左风流”,清乾隆名士《四库全书》总纂纪晓岚,在任福建提督学院时题写的“追步东山”的墨宝。
3代表景观
下得船来始登山,一路笑语一路欢。时而穿林而过,时而缘壁而走;时而俯身崖穴,小心翼翼,时而抓链爬坡,一步一歇;听鸟深涧中,看花开峭壁上;远望层峦叠嶂,近看崖侧成峰。位于连城这个纯客家县内的“客家第一名山”冠豸山,以其形似古代法官头戴的獬豸冠得名,“平地兀立,不连岗自高,不托势而自远”,相传开发始于宋代,自古就有“八闽名胜”、三江(闽江、九龙江、汀江)“上游第一观”的美称。因与“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武夷山同处一条山脉(武夷山脉),同属丹霞地貌,山势雄奇,而享“北夷南豸,丹霞双绝”美誉。一路行去,这里一峰,那里一岩,如卧虎,如奔马,如蹲师,如戏猴,鬼斧神工,各显其态;三叠
潭、香榔幽谷、老虎岩、观音峰、丹梯云栈、一线天等百余个景点,琳琅满目。鲤鱼背,是一条贴着山崖的崎岖小石道。听说,有三百六十五个台阶,象征着一年三百六十五个昼夜,顺利登上山去就意味着一年平平安安、万事如意。拾级而上,身历其险,自是心无旁鹜。偶而扶栏回眸远眺,莲花峰、秀女峰、骆驼峰,峰峰入眼,雄浑壮丽,形态逼真。若逢山雾缭绕时,雾中石道就形似鲤鱼追风逐浪。过鲤鱼背,攀到山顶,长寿亭高踞山巅。历尽短暂“艰辛”,终抵山顶,顿觉快意无比,是一种释然的解脱和抚慰。遇碧空如洗艳阳天,凭栏远眺,城镇、田野、山峦,尽收眼底,“无限风光在险峰”。所有尘世杂念,一扫而去。离长寿亭,一路下山。“一线天”把冠豸山峰一劈为二,左为灵芝峰,右为五老峰,两峰截然分离,间距仅二、三米。来到镌刻“上游第一观”五字的岩壁前,俯视山下城区,九曲文川,缭绕如练;村舍错落,楼宇林立,田畴如画。
“生命之根”
合并图册(2张)
在冠豸山顶长寿亭下的峡谷中,是一根硕大无朋的圆柱形石柱,很高很大。无论是近处仰望还是高处俯瞰,它都象一根高高勃起、威然耸立的男性阳具。它孓然挺立于山谷中、天地间,直指苍穹,充盈着阳刚之气,给人以奋进、拼搏的无限遐想。“生命之门”,在石门湖畔的一面石壁上。光滑的石壁突现一狭缝,缝中临水处有一眼黑色的洞,洞的 四周长着小草、青苔,洞下水光辉映,这活脱脱就是人类的“生命之门”。“生命之根”、“生命之门”,天造地设,同在冠豸。这是上苍给予这方水土的最大赠予,这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这是大地与人类血脉相连、气韵相通的守望和搀扶。或许有人在这给了我们生命的造物面前,还羞于启齿,但大自然为我们呼唤了生命之本、生命之源,为我们展现了生命的张力、生命的本原。“生命之根”、“生命之门”,这是真正属于冠豸山独一无二的美,这是冠豸山真正神奇、神秘之处。就此而言,游览冠豸山,就是一次充满人性关怀、闪烁神性光彩的生命朝圣,“獬豸刚正恒久远,生命根源尽释然”。书院文化冠豸风骨一座山,如果没有文化浸染,也就只是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而冠豸山是有生命的,不仅在于它合“生命之门”、“生命之根”于一体,而且还因为它是一座散发着浓厚文化气息的山。山名由“东田石”、“莲峰山”到后被邑人以“冠豸”两字取代,就赋予了山的文化色彩。獬豸,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似羊而独角,“能辨曲直,见人争斗,即以角触不直者”,法官可据此判断是非,因而法官的帽子称为“冠豸”,以示公正不阿、除邪扶正之意。山名“冠豸”,可见其寓意深远。与天下名山相比,钟灵毓秀的冠豸山不以山势巍峨称雄,不以香火鼎盛闻名,却以书院众多而自豪。自南宋到明清,不少文人雅士纷纷在山上结庐倡学,建有“二丘书院”、“樵唱山房”、“东山草堂”、“修竹书院”、“五贤书院”……众多的书院,成为冠豸山一道耀人的风景。迄今,山中留下了四十余处摩崖石刻,最为珍贵的是,东山草堂内珍藏的两块题匾:一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登临冠豸山时手书的横匾“江左风流”;二是清代著名学者、《四库全书》总纂纪晓岚在任福建督学期间,慕闽西崇文尚学之风,专程来访冠豸山,留下“追步东山”墨宝,抒发游山心迹。钟灵毓秀的冠豸山,积淀深厚的文化。至今连城文风鼎盛,作家之多列于全国县级前茅,遂有“文学强县”之称,遂在冠豸山脚下建起了中国、福建作协文学创作基地。
石门湖
石门湖——坐落于冠豸山东南的石门湖,面积四百多亩,如一块翡翠,镶嵌在冠豸山的险峰奇谷中,四周环山,“是连城昔日八景之一的"石门宿云"所在地。 要深度感受石门湖的清幽以及风景如画,
冠豸山
选择荡舟其间,无疑是最好的方式。登上游船,缓缓前行,船浆划破波光潋滟的湖面,推动着小舟时而穿过狭窄的峡谷,时而闲庭信步开阔的湖面,“水转山间走,山回水中行”,山风习习,清凉舒坦。山在慢慢后退,水在慢慢后退,眼看就到湖的尽头,“山穷水尽疑无路”,却“柳暗花明又一村”,豁然开朗处曲径通幽,山环水绕,水傍山立。一个个活灵活现的水面奇观,历历在目,一景接一景,一画连一画,让您亲历人在画中游的惬意旅程。偶而,一两只白鹭、野鸭,从湖边的绿林中飞出,掠过水面,生机 盎然,引来无数游人惊叫。 石门湖旁边有一块奇石,因形如女性生殖器而被名为“生命之门”,它以独特的身姿诠释着大自然的神奇,同时也吐露着冠豸山这本“生命大典”的博大精深。另外,石门湖携同小三峡、双乳峰、猴孙撞钟等景点一起组成的石门湖景区,游历其间,相信定能让你发现更多美景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